标签:
齐云楼沙建镇生门死门华安旅游 |
分类: 八闽大地 |
无论是大门还是南北两侧的生死门都挂着锁,无法入内参观。口罩去问楼旁农舍里的中年妇女哪里有钥匙可以开门,她终于明白口罩的目的之后,一路小跑地找到一位老人,看起来是村中辈分很高的长老级人物。老人问起口罩从哪里来做啥工作的,口罩为了能顺利打开楼门冒充起了某厦门报纸的记者,那老人居然有些遗憾地说:来以前跟我们联络一下,我们提前安排可以好好招待的。口罩的汗水哗地就下来了,心中对自己的善意谎言充满愧疚,但是打开楼门的目的确实达到了。被打开的当然是“生门”,一条窄窄的卵石巷道通往杂草丛生的天井。楼内的郭姓人家在十多年前陆续搬迁出去,现在楼里一个人也没住,齐云楼在岁月的蹉跎中破败得让人心痛。
曾经要用轱辘才能打起水来的三十几米深的老井已经干枯,大部分的住宅单元已经倒塌,残留的夯土墙以及点缀其间的石磨、农具、神龛似乎还在努力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从建筑的遗址还能分辨出每个单元的构造,任何一个单元,首先是门厅,接着是小天井和主楼中厅,每户都有一部楼梯可上二楼。
房间布局好像三堂两横式的简化,呈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小家天地气氛。带领参观的老人说去年政府拨了五万元,在楼内修了一个厕所并简单恢复了某个单元的结构。那个修复的单元引起口罩的注意,在传统土楼里,房间都是均等分割,显示出一种明显的平均主义,但是齐云楼打破了这个“主义”,被修复的单元明显是个大单元,就好像现在单位建房特意为领导留下的大套房子一样。据说在全楼二十六个单元中,这样的大单元有三个,是安排给族里最有地位、最尊贵的人家,其开间数和面积几乎是小单元的三倍,俨然是一座两堂式小五凤楼的规模。
如果对全楼进行抢救性修复,估计要几百万元资金,而地处偏远山区的齐云楼并不是个开发旅游的理想所在,从资金回报的经济角度看,恐怕没有人愿意投资。当历史变成传说之后的走势,要么再变成传奇甚至神话广为流传,要么就成为牙碎乃至灶台里的烟灰被轻易摒弃。齐云楼“生死门”之说和非“平均主义”的建筑独特性,怕是在将来的岁月中被湮没掉。将来某个时候后人在偶然时刻发现的一些线索,或许会被付予各种猜测,继而引来所谓的专家学者研究一番、甚至经过炒作成为新的旅游区,距沙建镇不远的仙字潭就是个很好的佐证。(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