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 芙蓉镇

(2008-07-04 23:30:12)
标签:

张家界

湘西

王村

芙蓉镇

猛洞河

小背篓

胡玉音

宋祖英

谢晋

溪州铜柱

分类: 华夏胜景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为了可以中途在芙蓉镇停留,大家准时七点半出发。车出张家界不久,就开始在盘山道中蜿蜒而行了。这里是湘西北的山区,想必也是当年土匪出没之地,复杂的地形曾经让此处的匪患一直处于“春风吹又生”的尴尬局面。沿途不断有大型广告牌推销着“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一个多小时后终于见到一个明显的路牌向右指引,大家知道芙蓉镇就在前方,这个原名叫做王村的千年古镇因为谢晋导演、刘晓庆姜文领衔的电影《芙蓉镇》而名声大噪,二十年前该片无论从思想观念还是镜头尺度上都严重挑战着当时的道德底线,电影的大获成功也让王村有了新的名字。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也许因为是周日,镇口的集市摩肩接踵,颇具特色的小背篓挂在不同年龄的女子身上,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个人竟然大摇大摆地轻松穿过门票站,惊诧于数个身着制服的工作人员的视而不见。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与集市的熙熙攘攘相比,古街上却冷冷清清,没有什么店铺开门,也没什么游人,偶尔路过的居民也对口罩一行报以某种奇怪的眼神。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转了几个弯,见到一座复古的贞节牌坊,后面就是《芙蓉镇》里刘晓庆卖豆腐的店面。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还是没有什么人,口罩于是找了个在门前吃饭的老人攀谈,尽管他湖南口音很重,口罩还是听明白其中原委。政府从今年五一开始“围镇售票”,严重影响店铺生意,乡民交涉未果所以干脆全体停业,很多店面还挂了“店面出租”的牌子。从那时起,芙蓉镇游客人数锐减,口罩也似乎明白众人为何那么容易“免票”入镇了。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朋友猜测这其中有很大的阴谋,似乎是要先把这里弄得死气沉沉,然后再以低价格标到几十年的旅游开发、经营承包合同,那时候就不愁没钱赚了。从游客如织变成门庭罗雀,有种枝头凤凰到树下乌鸡的落差,挺悲凉的感觉,不过口罩倒是喜欢这样的清静。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但是,博物馆没有开,无法一睹溪州铜柱的风采;豆腐店没有开,无法品尝“胡玉音”米豆腐;爆炒田螺店没有开,无法知道“天下第一螺”如何美味;织锦店没有开,无法欣赏、购买土家族“西兰卡普”,于是乎遗憾颇多,能做的似乎只有拍拍照片而已。一个清秀的湘妹子溜进镜头,水灵灵的初成少女几年后会不会是新一代的“豆腐西施”?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酉水瀑布水势很小,似乎在配合着清冷的石板街,酉水边的某座吊脚楼是宋祖英“小背篓”的外景地吧?拄拐蹒跚的老妪、背篓疾步的妇人、赶猪潜行的男子、逐水跳跃的孩童,都是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吧,他们和他们后代的命运会是胡玉音还是宋祖英?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混迹湖南的日子(五)张家界 <wbr>• <wbr>芙蓉镇

从幽静的古街回到热闹的集市,那里的人们看不出对未来的忧虑,毕竟生活总要继续。两个老人一位提锣一位架鼓,传统的锣鼓和着祖先留传下来的小曲荡漾开来,引得众人驻足;各种摊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无论生意有无做成,脸上的笑容都是真挚的。驾驶员买了一堆红红的李子,虽然不是很甜,但充足的水分让人润了喉也湿了手。某个朋友在欲说话前把含在口中的一颗李子整个吞了下去,出演真实版的“囫囵吞李”,每个人在开怀大笑中乘车而去。可以路过“猛洞河漂流”的出发地,这个本不在计划之列的这个项目只能靠想象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