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买,印度的上海?

(2006-02-28 15:35:17)
分类: 非常规的亚洲

孟买,印度的上海? 

口罩对印度最早的记忆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风靡一时的电影《流浪者》,留着小胡子烫着卷发的男人和腰身肥硕露着肚皮的女人眉来眼去不停地唱着奇怪的歌跳着奇怪的舞加上那句著名的“阿巴拉古”,后来的印度电影也看过几步,但除了小胡子、肚皮舞娘和能让眼镜蛇跳舞的怪诞音乐外还是没留下什么别的印象,也许那时真正年轻的心还不懂欣赏吧。

 

在职场打拼多年,口罩有幸接触过一些印度人,有客户也有同事;但不幸的是,口罩所碰到的印度人几乎个个都好吃懒做夸夸其谈溜须拍马附带背信弃义,于是本对印度并无恶感的口罩开始重新评估那个在文明古国中与自己祖国并列的南亚次大陆国家,结果很严肃也很负责任地把它排在了“最不受欢迎”之列。尽管如此,口罩还是有兴趣去看看它的那些文化古迹,也想感受一下现代阿三的生活状况,所以当老板要口罩去印度出趟公差口罩还是很高兴的。不过印度使馆居然要两个星期来审批口罩的入境签证,实在是令人费解。不过想想人家打仗打不过中国、经济搞不过中国,对中国是又恨又气又忌又怕,大动作不敢有,也就只能在类似的小地方制造些小麻烦,口罩于是摇头笑笑,然后在心里亲切地问候了阿三的历代祖先,而且不止一次。

 

印度人几乎都是大眼睛双眼皮,要在他们中找到周杰伦或者林忆莲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若想找到个沉默寡言的主儿似乎难度更大——早就听说印度人是属鸭子的,肉煮烂了嘴却总是硬的。印度流传着一句很搞笑的话:We must work harder, otherwise China will catch up in 20 years…换言之,印度一直在意淫中国落后他们至少二十年,就象喝醉的老鼠抡起一块板砖,昂首高声叫着:“他妈的,猫呢?”;但是如果猫真的在旁边,想来那耗子既不敢抡板砖也不敢高声叫,至少口罩经过近六个小时飞行到了孟买国际机场还没有碰到一个叫板的阿三。刚从世界级服务水准的新航飞机下来步入孟买机场,口罩和阿丹居然都找到一丝熟悉的感觉,设备和装饰的陈旧让二人各自温习了十几二十年前的老机场的感觉。不过印度海关的效率比口罩预期快了许多,口罩今天运气不错,被分配到一个大眼睛美女的柜台,她很友善地打量了口罩几眼,然后把入境章敲在签证同一页上。因为护照的签证页所剩无几,口罩对此心存感激,这个好心的妹妹也许出于理解帮口罩省下一页,让口罩不禁对印度增添了几分好感。

 

这种好感却在三分钟内转成了好奇,在机场内买好预付出租车票,二人转出机场却在停车场看到成片的出租车,比老款夏利还小,不过是方头方脑的,傻乎乎地等待下一位客人的到来。口罩买的是带空调的车票,比划了半天司机老头才整明白二人要到哪个区。那车子是一定按口罩的身高设计的,口罩坐直身体则头刚好顶到轿箱顶部,而膝盖也恰到好处地卡在前座椅背后面,省得再用安全带来捆扎和加固了,反正也没找到安全带在哪里。如此狭小的封闭空间中竟然还有其他乘客蹭车,而且理直气壮。口罩恼怒地伸手抓住一个,未曾想用力过猛竟捏出一滩血来,看起来如同小只的苍蝇般个头的蹭车者们原来是一群吸饱了血的蚊子,手上粘着不知是谁人鲜血的口罩入乡随俗地在前边车座靠背上擦了擦,让阿丹在旁边看得心惊肉跳。一部如奥脱般大小的车子车窗紧闭,载着两个大男人和十几只鼓着肚子的蚊子在并不宽阔的路面上左冲右突辗转腾挪而去。

 

并非只有这辆车如此,几乎所有的车都不断鸣着喇叭随时准备找缝隙钻到前边去,反正车子足够小而且路面上又没有分隔线,能做到左侧通行已经很不错了。路两旁不时出现无家可归的人而且多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好一点的用蓬布搭个窝棚,中等的在立交桥下寻得一席遮雨之地,差些的只能天当棉被地当床,口罩和阿丹讨论良久也不知如此庞大的露宿街头者是如何糊口的。沿途几乎看不到任何新的建筑,口罩实在是猜测不出如果这里是印度最为发达的城市那么其他地方会是个什么样子。那些最底层民众居住的贫民窟比以前上海的“棚户区”还差许多,顶多可以评级为“偏厦子区”。印度的富人不见得比中国富翁更有钱,但印度穷人却比中国的还要贫困很多,所以印度有着比中国还要严重的贫富差距。

 

随着欧式建筑的增加,口罩和阿丹逐渐接近孟买中心地带,终于寻得那个名曰City Palace Hotel的小旅馆已经下午两点,饥肠碌碌的口罩还没调整手表,时差很有意思是两个半小时,所以当地时间只有十一点半,正好是午餐时间。来过印度的朋友和同事以及网络攻略无一例外的提到了这里的卫生状况,特别是饮水更无一例外地被强烈建议只饮用大公司出产的瓶装水,否则肠胃中标的机会非常大,因此口罩和阿丹面临第一餐午饭有些不知方向,只好在人多的地方找大饭店。饥饿的后果最容易导致暴饮暴食,二人眼睛不约而同地都瞄上了一个亲切的英文字,翻译成中文就是“牛排”,菜单中能发现此般美食实属不易,毕竟这里是印度教的范围——牛是被当成圣物来崇敬的,所以口罩怀疑那肉是来自于某只倒霉的水牛的——也许这里流行“水牛非牛”理论,也许英文中的BullBuffalo本来就代表两个物种。点好食物的口罩下意识地呷了一口刚送来的免费冰水,口中冰冷的感觉一下子激活了智商,把已经到喉咙的水硬生生定住,犹豫要不要冒险尝试一下。阿丹似乎并没有察觉口罩此时的窘态,端详着自己眼前的冰水喃喃地来了一句:“这种东西我绝不要喝,毕竟才来第一天”,闻听此言口罩二话没说起身走出大门——这里距离住的小宾馆不远,随时可以过来看看刚浇过的花草是不是有畅胃问题。

 

小旅馆还算整洁安静,虽然房间小了点儿,不过位置刚好在维多利亚火车站外一百多米处,旁边又是叫做甘地路的金融街,各式英国殖民时期的建筑洋洋洒洒好几里地,邮政局、博物馆、各大银行、保险公司等都各有特色,不过最为著名的是孟买大学、高等法院和维多利亚火车站,均是一百多年前的老建筑,公平而言其数量和质量是超过中国上海的。真正站在它面前时口罩才明白一座火车站何以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把它的功能仅仅定义为火车站实在是屈尊了当年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因为它更象是一座装饰华丽的哥特式宫殿,或许那个年代的火车象征着划时代的工业革命,以至于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这座装饰着钟楼穹顶和各式动物的浮华建筑。孟买大学是另一处典型的西式建筑群,八十米高的钟楼让口罩想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相似建筑,钟楼前螺旋状的小塔楼更是独树一格,而紧挨着大学的高级法院据说可以到内部体会一下迪更斯笔下的某种感觉,口罩自知在西方文学上几乎一穷二白,就没进去丢人现眼,只是在马路对面拍了几张建筑主体的照片。欣赏着整条街道上各具特色的殖民时期的英国建筑,口罩用相机记录的同时又和阿丹议论半天,得出的结论是殖民主义实在是不容易呀——有着好几百年历史的殖民建筑不仅构成孟买的主体地标,而且在今天看来这些建筑依然特征鲜明毫不落伍。

 

刚过晚上十点口罩和阿丹居然都有些困倦,毕竟对中国和新加坡而言,此刻已经是午夜之后。早晨醒来的时侯却只有当地时间的五点多,看来时差的适应尚有待时日。今天的目标是象岛,不过出了小旅店却发现两条主干道被封闭,渣打银行赞助的公路长跑比赛出发在即。根本没有可能找到出租车,口罩和阿丹只好步行前往阿波罗码头。两公里的路程并不算远,但二人居然一路被一条黄狗追踪,口罩和阿丹实在不知道是哪一位引发了狗儿如此大的兴趣,于是做了个实验,口罩突然转身往回走而阿丹继续向前,却见那狗儿停了下来,左顾右盼一两秒钟,然后往口罩的方向追来,为此阿丹嘲笑了口罩一路,因为可以明显辨别出那条狗是只母的。离海边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兜售去象岛船票的小贩们就三五米间隔地站上了岗,二人均不加理会径直往码头而去。码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还是穿梭着各种小贩,水边停泊着许多艘渡船,估计是在排队做去象岛游客的生意。马上要离港的船是九点三十分的,口罩和阿丹尚有时间欣赏一下码头边矗立的英皇门,一座高达二十六米融合印度和穆斯林风格的拱门,是当年为迎接来访的英王乔治五世和皇后玛丽于一九一一年兴建的,让陛下从门下通过,以示孟买是印度的门户。在船的汽笛声催促中口罩和阿丹急忙上船,留下那条执着的小母狗在岸上孤独徘徊。在船上有更好的角度看英皇门,好象右手方向是海军军港,两艘驱逐舰依稀可辨,根据传闻印度的航空母舰也停泊此处,看来守卫这座拱门的力量不可小觑。海面上风平浪静,口罩脆弱的晕船神经未被触及,船上还有几个漂亮的印度小妹,所以时间过得还算快,转眼一个小时后到达了象岛(Elephant Island)。

 

象岛之名,据说是由石窟前树立的巨象雕刻而来,但是这座雕刻已移往市区维多利亚花园的博物馆,继续让游客参观。据说石窟的开凿始于公元六世纪,正是佛教衰落印度教兴起的年代。石窟建造雄伟,犹如一座地下神庙,其雕刻题材多表现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传说故事和古印度人民的生活情景。雕塑中的湿婆神、守护神、仙女、飞天及雕饰等造型生动,表现出高超的工艺技巧,为印度教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口罩从旁偷听团队导游的讲述,从破败的石雕中辨认出湿婆斩杀阿达卡的故事:湿婆神一面挥动利剑砍杀象征黑暗的魔鬼,一面用一只碗盛接污血以防止其溅落地面,展现智慧对愚昧的胜利,而湿婆神与帕尔瓦蒂完婚及对弈场面的石刻则洋溢着生活气息。可惜石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原本精美的石雕大多残缺不全,不过两样最重要的石雕则保存完好,一是几个内窟贡奉的男根象征“林迦”,古时生殖崇拜的典型代表;另一个是著名的高逾五米的湿婆三面胸像,几乎与泰姬陵齐名。其右面像为女性,手拈莲花,表情温存,面带笑容;正面像手托净瓶,神情庄严,睿智超脱;左面像为男性,手握毒蛇,双眉微皱,口露獠牙。一般认为湿婆的三面像分别象征宇宙创造、保存和毁灭的永恒变化;也有人认为这是将印度教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合雕于一身,所以又被称之为Trimurti

 

口罩和阿丹此行是在出公差,为了达到“假公济私”的目的提早一天周六成行,这一整天的费用是花自己的,所以还能买个心安理得。象岛之行后两人的奢侈生活宣告开始,首先是搬入五星级酒店,然后在贵宾酒廊边探讨公事边享用免费酒水。不过睡眠的质量不是很高,主要是时差导致的醒来过早,即使睡到中国的九点,印度才早晨六点半。接下来的两个白天几乎都是奔波在码头堆场及仓库,码头的现代化程度还说得过去,不过印度全国的货柜吞吐量还不到四百万标箱,相当于中国的百分之八以下。堆场的水准几乎是停留在货柜运输刚起步的年代,没有电脑系统进行盘存管理倒也罢了,却连最基本的T卡也没有,硬件设施则是惨不忍睹地在新石器时代踏步。

 

孟买作为印度第一大都市、经济文化之都、商业金融中心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地位相当于中国的上海。经过几天的实地考察,口罩发现孟买有着比上海更为深厚的殖民地色彩,因而英语的普及率亦高出很多,其他各方面诸如城市建设、卫生状况、生活水平和道路交通等,上海也是不能与孟买相提并论的;如果非要把它们扯到一起的话,二者之间至少有二十几年的差距:印度最现代化的城市孟买相当于上海前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也就是口罩小学时候的发展水平。如果拆除了那些殖民建筑,孟买几乎什么也不是,再说句定会让口罩家乡的父老乡亲不悦的话,孟买是个比瓦房店还要瓦上好多倍、比普兰店还要普上好多倍的地方。不过作为印度全国最具魅力的大都市,孟买一定是广大印度人民神往的地方,但从外界的角度看,整个城市其实就是个“穷鬼大乐园”,至于生活在印度其它中小城市的人们,口罩很难想象他们是如何维持生计的。在很久以前口罩耳边就刮过印度是如何如何贫困,老百姓都穷得“叮当”的,实际看过后觉得此言差矣,人家穷的那得叫“叮叮当当”才贴切。曾经看过一位网友的文章,有黄毛老外从中国出差印度,估计是缓慢的效率和咖哩的味道严重干扰了其脆弱的神经,刚下飞机进机场还没过移民检查他就深情地咕哝了一句:“我现在已经开始想念中国了”。

 

孟买,印度的上海?口罩本来就想不明白,去过之后反而更糊涂了:孟买有什么资格可以和上海相提并论?但是无论如何,有了真实感受的口罩还是可以很认真却很不负责任地告诉自己的同胞们:“我们还是要努力工作,尽管印度再用二十年时间也赶不上来,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