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中一些名言警句的古今歧义

(2011-09-07 17:05:27)
标签:

宁武

《论语》

学而篇第一

原意

名言警句

文化

分类: 语辞
  《论语》对炎黄子孙的影响可谓大矣。别的不说,只说其中许多名言警句传于后世,跨越两千多年而鲜活如新,至今仍时常见之于人们的文章中、闻之于人们的口头上,其影响可见一斑。

  有意思的是,今人经常运用的出于《论语》的那些名言警句中颇有一些与孔老夫子们的本意并不相同,有的甚至完全相反。究其故,主要在于一些字词在先秦时的含义与后来的含义有所不同,或者是在先秦时含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不少衍生含义,后人按照与先秦不同的词义或衍生的词义对《论语》的一些名言警句的含义进行了“篡改”,另外也存在后人脱离原来语境只取其字面意思的情况。然而,这些“篡改”过的名言警句却大多仍然顺理成章、精辟动人,具有广泛的的教化与激励作用,这也表明了《论语》那超迈古今的生命力。

  以下是一些古今歧义的《论语》名言警句:

 

  学而时习之

  见于《学而篇第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中的“时”原义为“在适当的时候”,现解为“时常”,“习”原义为“演习”、“实习”,现解为“温习”、“复习”。故此句原意为“学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去实习它”,现意为“学了,然后时常去复习它”。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于《学而篇第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其中的“朋”原义为“同门弟子”,亦即“志同道合的人”,现解为交谊深厚的“朋友”。故此句原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现意为“有朋友从远处来,不也快乐吗?”

 

  和为贵

  见于《学而篇第一》:“礼之用,和为贵。”其中的“和”原义为“适合”、“恰当”、“恰到好处”,现解为“和睦”、“和平”。故此句原意为“以凡事都做得恰到好处为可贵”,现一般意为“以和睦、和平为宝贵”。

 

  三十而立

  见于《为政篇第二》:“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其中的“立”原义为“站得住”,现一般解为“建立事业”。故此句原意为“三十岁时在社会上站得住脚”,现一般意为“三十岁时建立事业”。

 

  是可忍,孰不可忍

  见于《八佾篇第三》:“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其中的“忍”原义为“忍心”,亦即“狠心”,现解为“容忍”、“忍耐”、“忍受”。故此句原意为“这种事情都能够狠心做出来,那还有什么事不能狠心做出来呢?”现意为“这种事情都能够容忍,那还有什么事不能够容忍呢?”——也就是强烈地表达不能再容忍的决心。

 

  尽善尽美

  见于《八佾篇第三》:“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其中的“美”和“善”是说《韶》这首乐曲的曲调“优美”,内涵“完善”,而现在只是一般地解为“美好”、“完善”。故此句原意为“《韶》这首乐曲优美极了,好极了”,现意为某人、某物、某事“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完美无缺”。

 

  愚不可及

  见于《公冶长篇第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其中的“愚”原义为“装傻”、“装愚蠢”、“装糊涂”,现解为“愚蠢”。故此句原意为“装傻别人赶不上”,现意为“愚蠢得别人比不上,愚蠢无比”。

 

  文质彬彬

  见于《雍也篇第六》:“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中的“文质”原意为“文雅而朴实”,现在一般只取其“文雅”意。故此句原意为“既文雅又朴实”,现意为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三月不知肉味

  见于《述而篇第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此句原意为听了《韶》这首乐曲后沉迷于其中以致“很长时间里吃肉都尝不出肉味来”,现在有依其原意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的,有时也用以形容“清贫得很长时间没有吃过肉了”。

 

  富贵于我如浮云

  见于《述而篇第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句原意为“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现缩简成“富贵于我如浮云”,则是绝对地说“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好像浮云一样”,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和而不同

  见于《子路篇第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的“和”是春秋时代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大致是说事物须在有差别的、多样性的前提下统一起来才能达到最完善。现在一般只把“和”解为“和睦”。故此句原意为“用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现在一般解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或者指“要和睦地相处,但不强求别人与己一样”。

 

  当仁不让

  见于《卫灵公篇第十五》:“当仁,不让于师。”此句原意为“面临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现在一般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既来之,则安之

  见于《季氏篇第十六》:“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其中的“来之”意为“使之来”,“安之”意为“使之安”。故此句原意为“已经把他们招抚来了,就要让他们安下心来”,现意为“既然来了,就在这里安心呆下来吧”。

 

  学而优则仕

  见于《子张篇第十九》:“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的“优”原通“悠”,义为“有余力”,现在则解为“优秀”。 故此句原意为“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现意为“学习优秀便有机会做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