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戏如人生,偶像的离去是否也带走了一个时代?

标签:
转载 |
人艺就是一座中国话剧艺术的高峰,只能仰望,无法超越。
原文地址:戏如人生,偶像的离去是否也带走了一个时代?作者:菊池1050
首都剧场的灯光亮起来,暗下去。戏就要开演了,那里曾是我的梦幻之地。不记得有多少年没看话剧了,而在20多年前,我曾是如假包换的话剧迷和人艺迷,经常出没在首都剧场附近。第一次看话剧,纯属偶然。当时人艺在北京的各大高校推出价廉的学生票,大约只有10元或15元。看了一次,便再也放不下。舞台艺术独有的魅力,只有深入其间的人才能体会。从海淀的人大到城里的人艺,十几公里,有时竟是骑着自行车来去。那是上世纪90年代末,人艺正处在又一个辉煌的时期。好作品不断,导演编剧都卖力,观众也缠绵,影视剧还没那么抢眼,人艺绝对是戏剧表演的最高殿堂。虽然于是之时代的老演员大多不再登台,但新老交替间,也是星光灿烂。
林连昆生前最后一次演出他的经典之作《狗儿爷涅槃》,我记得坐在前排赠票的最好位置,老人在舞台边独白时,几乎就在眼前。当时我屏住呼吸,瞪着双眼,不知觉间就会泪流满面。林连昆去世后,《狗儿爷涅槃》似乎没再复排过。因为林连昆就是狗儿爷,狗儿爷就是林连昆,角色和角儿融为一体,没人能替代。
那时候,濮存昕、徐帆正活跃在舞台上,梁冠华、杨立新是青年一代的才俊,吴刚、何冰初露头角,我都有幸看过他们的表演。但有一个人,当年曾是人艺的台柱子,如今已经被人淡忘。如果他活到现在,应该有70多岁了。
我曾是他的“死忠粉”。
谭宗尧,《天下第一楼》的主演。他饰演的“福聚德”掌柜卢孟实俊逸洒脱,又透着精明和果断,和饰演跑堂常贵的林连昆有很多对手戏。两人一唱一和,红花绿叶,相得益彰。这出戏是人艺继《茶馆》之后的一出传统大戏,演出场次最多,已经超过500场。谭宗尧之后,杨立新担纲主角,现在是另一位新进接了过去。
由于形象和声音的原因,谭宗尧在话剧舞台上很难成为“大主角”,而且以反面角色居多。但当年我却对他“情有独钟”,看了几场他的演出后,便成了他的“死粉”。
谭宗尧的嗓音条件并不很好,尖细,还有点沙哑,但在舞台上却显得高亮婉转,这是典型的“功夫嗓”,后天苦练而成。不管你坐得多远,他都能把每一个字清晰地送到你的耳朵里。连演一个星期,他的音质也不会有变化。
谭宗尧的表演细腻而富有层次,每个动作都透着利索和漂亮劲儿,特别擅长表现人物的内心戏。
但凡有他的戏,我便从微薄的生活费中,拿出钱去买票。想过谢幕时给他送花,但因为害羞,始终没能实现。
后来,临近毕业前,我到一家杂志社实习,便煞费苦心报了一个采访他的选题,通过后,很快联系上了他。他爽快地接受了采访。于是,我终于有机会绕过剧场,走到后面的办公楼里去。在老式楼房长长走廊的尽头,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我见到了“偶像”。和舞台上不同,生活中的谭宗尧非常普通和随意,一口纯正的北京腔,威严中透着和气。既不潇洒,也不“反面”。他当时是人艺的副院长,除了演出,日常事务也很多,我的采访常被打断。当时聊了什么,我已经记不得。但我记得当他发现我不是普通的实习生记者,而是话剧迷的时候,眼睛忽然亮了起来。“以后你想看什么戏,给我打电话,我给你留票。”他说。
“我什么都想看。”稚嫩的我脱口而出。“好,那有新戏,我就告诉你。”他微笑了,温和地说道。
后来我才知道,谭宗尧自幼痴迷话剧,家境不好的他,为了看场戏,经常徘徊在首都剧场门口,等廉价的退票。所以,他非但没有笑话我的孩子气,反而因此记住了我这个小粉丝。
再后来,我毕业工作了,但和他的联系始终没有中断。他也兑现了他的承诺,每次人艺有新戏,他都会跟我联系,把票预留在传达室。我们偶尔也会在电话里讨论一下对戏的看法。每次有他的演出,他都会在我看了之后,征询我的观感。我还记得有一次他和徐帆主演话剧《阮玲玉》,当时很轰动。我看过一场后,对他提了个意见。有场戏,是在一束追光中,他饰演的唐文山抱起阮玲玉,转身向黑暗中走去。我觉得他的姿态有点僵硬,就在电话里开玩笑说:“您看起来太正人君子了,唐文山是个花花公子,动作里得有点邪气才好。徐帆那么瘦,您又不是抱不动。”他哈哈地笑起来,说我说得对,一定改进。
当时也就这么一说,没想到,他后来又特意邀请我再去看一次。到那场戏的时候,他明显加重了内心戏,动作也尽量变得柔和潇洒。虽然多少还是有刻意的痕迹,但更好地表达了唐文山的人物性格。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他一听到我的声音,便笑着问:“昨天那个动作改得好些没有?”
这是人艺的老传统,无论多普通的观众都是朋友,无论多细节的意见,他们都会视为观众的关怀。
然而,这神仙般的日子很快就结束了。1998年11月,谭宗尧因病突然去世,年仅54岁。
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外地出差。朋友在广播中听到后,特意打电话告诉我。我站在宾馆楼下的电话间,半晌说不出话来,然后便放声大哭。
从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再进首都剧场。再后来,因为工作繁忙,和话剧的缘分越来越淡。
时隔多年,再进首都剧场,看新戏《大讼师》,是冲着导演蓝天野的名字去的。我以前看过蓝天野的演出,他是老一代演员中洒脱俊逸的类型,在《茶馆》中饰演一身傲骨的秦二爷,非常经典。记得以前跟谭宗尧聊过,觉得他的舞台形象和蓝天野有几分相似,谭宗尧也默认。大讼师》还是有老人艺的范儿,年轻演员们也很努力,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是什么,我也想不明白。就像这首都剧场,建筑依旧,但周围的景观却改变了太多。
看完戏,走出剧场,朋友问我是什么观感。我说,也许我不该再来看话剧,因为那个时代一去不返。
对我这种曾经的死忠粉来说,戏和人生确实很难分开。转载文章图片,来源,图文
丁心
前一篇:奔向东之北,艳遇额尔古纳河右岸
后一篇:京城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