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会吃海鲜吗?

(2006-09-01 11:29:45)

海产品味道鲜美,但吃的时候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与醋同吃可杀菌

http://photo.sohu.com/20050127/Img224128809.jpg

  螺贝蟹类海产品在烹饪之前一定要洗干净,目的是将它们身体内的多余物质和部分细菌清除掉,而且还要有一段短时间高温加热的过程,这样利用高温杀菌。

  这些食物一般都属于寒凉阴性类食品。所以在食用时最好与姜、醋等佐料共同食用。因为姜性热,与海产品放在一起可以起到中和寒热,防止身体不适的作用。而醋本身也有着很好的杀菌作用,对于海产品中的一些残留的有害细菌也起到了一定杀除作用。  

勿与寒凉食物同吃

  人们在食用这些食品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到,最好在食用时避免与一些寒凉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黄瓜等蔬菜,饭后也不应该马上饮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这样的冰镇饮品,还要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这些性寒的水果。 特别是那些本身体质偏寒的人们,以免导致身体各系统发生不适症状。

  相关阅读:海鲜莫与水果配——海鲜与水果混食造成腹泻。海鲜中的鱼、虾、藻类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如果把它们与含有鞣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容易使海味中的钙质与鞣酸结合成不宜消化的物质。

  隔夜凉吃易得消化道疾病

  海产品虽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不宜多吃。如果大量食用海产品容易造成脾胃受损,引发胃肠道和消化系统等疾病。出现过敏、腹胀、腹痛、呕吐、泄泻等现象,需要及时吃药进行调理,重者会发生中毒的情况,更严重者将会导致死亡,这就需要到医院进行抢救和治疗。

  而通常引起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海产品在前期没有有效地除去有害细菌,在烹饪加工过程中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或者隔夜凉食这些食物。张大夫指出,尤其是像这些海产品,身体内存在的某些细菌在高温下并没有完全杀除掉,这样经过冷却之后,细菌会自然再生或者重新复活,因此如果要隔夜食用这些食品,还得需要有一个加热的过程。

  螺贝蟹类这些海产品同时也存在着很高的胆固醇含量,因此对于胆固醇和血脂偏高的人们应该注意少吃或者不吃这类的海产品,还有一些患胃病、肠道疾病和对海产品过敏的人也要注意科学合理的进食。 

 

 吃海鲜还有其他的一些禁忌

海鲜不宜下啤酒

  http://image.club.sohu.com/indeximages/5d/fc0d8f07d9445a43af33e9e24fbf5d5d.jpg
食用海鲜饮用大量啤酒,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尿酸过多会沉积在关节或软组织中,从而引关节和软组织发炎。痛风发作时,不但被侵犯的关节红肿热痛,甚至会此起全身高热,状似败血症。久而久之,患部分关节逐渐被破坏,甚至还会引起肾结石和尿毒症。
海鲜忌与某些水果同食                           

http://image.club.sohu.com/indeximages/a9/3efa1d103e1291b71deb42e1af8f5aa9.jpg


鱼虾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与某些水果如柿子、葡萄、海鲜、石榴、山楂、青果等果同吃,就会降低落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而且水果的某些化学成分容易与海鲜中的钙质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不容易消化物质。这种物质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
虾类忌与维生素C同食             

http://image.club.sohu.com/indeximages/3f/e12e5941d510c8caaee5e130c2a1753f.jpg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同时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能够致人死亡。因为一种通常被认为对人体无害的砷类,在维生素C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砷。

关节炎患者忌多吃海鲜                            

http://image.club.sohu.com/indeximages/4f/5b8a86d1145e56a29acee41204aa614f.jpg
海参、海鱼、海带、海菜等海产品中,含有较多的尿酸,被人体吸收后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使关节炎症状加重。


文章引用自:http://health.sohu.com/20050128/n224124097.s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