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华:国有企业为什么需要深化改革?
标签:
产经/公司 |
分类: 财经 |
国有企业为什么需要深化改革,我总结了以下7个原因:
1、大部分国有企业是在我国建国初期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成立的,当时是按照前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构建的,至今还带有鲜明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大锅饭”及职业稳定、收入无忧的“铁饭碗”的烙印,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以责任结果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及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最优资源配置等相违背,体制僵化,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原有的这种体制机制还没有完成现代企业的改造。
2、我国以前主要是农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就必然要向发达国家国家,工业经济建立主要执行主体是企业,所以国有企业要向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学习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是对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对标改革。
3、囿于历史等原因,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是很薄弱的,主要表现激励不足,包括现代薪酬与绩效管理体系、人才选拔、任用及培养、发展、晋升等体系等都需要进一步的建立健全,为建立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4、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缺乏真正懂现代企业管理的领导者,尤其缺乏具有企业家精神又懂现代企业管理的企业一把手。有的缺乏企业改革的意愿、意识,有的缺乏改革能力。
5、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地去行政化,在企业内还保留机关的行政级别,比如副部级、局级、处级等;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禁而不止,一些干部不作为不担当,因循守旧,缺乏或者根本就没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意识,认为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不适合国有企业的也大有人在;还有就是,相当一部分人在被提拔到企业高层领导岗位时,年龄都已经很大了,过几年就要退下去了,很少考虑企业长远发展问题,更不太可能推行什么企业改革,有些人似乎掌握了“国企官场”的潜规则,以为即使不做什么事情也能“游刃有余”,等等,一系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延缓了企业改革进程,甚至使改革工作停滞了,或者是在走形式,进一步降低了企业效率、提高了管理成本,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
6、经营企业,瞬息万变,为了适应内外环境变化,企业通过改革建立最优的流程、最优的制度体系、最能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创新性的文化、制度以及通过改革找到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找到新的增长路径,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承担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执行主体的责任。
7、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其实就是全面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动态触及现有机制,改变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找到企业与人才发展突破的新路径,构建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