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某企业开始实施以薪酬绩效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切入现代薪酬绩效管理体系,将企业管理推到一个高度,10年时间过去了,企业目前早已经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业绩在本系统企业中排名第一。今天,简要回顾一下当初改革的主要历程,给我们启发和借鉴。
1、改革背景(找准问题)
某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遇到了如何吸引和保留人才、以及人才如何快速成长等的难题,比如,招聘来的大学生离职率高,离职率远超出警戒线几倍,人才梯队从中部断层,校招学生经过3-5年的培养后,积累了工作经验及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后,有的被提拔担任部门负责人职务一段时间就被别的企业高薪挖走,造成新来的应届毕业生没有胜任的直接主管“传帮带”,新员工在企业中学不到东西,无法快速成长起来,是导致新员工离职的一个直接原因,眼看着企业形成人才发展的恶性循环局面。
另外,企业尚未建立起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绩效考核指标未从高层到基层员工的层层分解等,以及严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现有的管理人才大部分以前是专业技术骨干,他们面临着从专业技术向管理转型的问题);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于注重速度,缺少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氛围。等等。
2、问题解决总体思路与框架
在对企业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企业文化系统进行认真诊断后,针对企业薪酬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激励不足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以点带面”“以线带块”最终建成可落地的系统性的体系、机制的解决框架。
第一,找到最关键的最突出的问题,也是员工最关注的问题,确定以此问题为改革切入的关键点。
企业内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员工们最关注的问题,也是最不满意的问题,所有矛盾聚焦的地方:员工挣得工资太少。与同行业同地区同岗位相比较,薪酬总体水平属中等偏下。因员工工资低,大量技术人才及中层管理人员流失到高薪企业,造成企业的人才梯队从中部断层;并且员工工资就是一个数,说是有绩效工资,但没有科学的绩效考核,收入分配实质上就是吃“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一样。
员工薪酬问题属企业与员工利益分配问题,是很敏感的,一般情况下,都是先避开这个问题去解决其他问题,但是如果企业采取避重就轻的改革路线图,其他问题也是解决不了的。咨询顾问小组多次与企业讨论,最终确定优化现有薪酬制度体系,改革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拉开中层员工与基层员工的薪酬级差,缩小与高层的薪酬级差,将有限的资源向关键岗位员工倾斜,实施横向级差,同时切入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薪酬与绩效互动机制,设计奖金包,以责任、结果分配收入,作为机制改革的切入点。后来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第二,先试点后全面推开。先在下属单位试运行,经过半年多实践,对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讨论,对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之后在全企业推开。在运行中完善体系,关键是让体系运转起来,而不是等各方面条件都具备、都完美。
第三,改革循序渐进。在近一年的运行中,逐渐导入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用人机制(职业经理契约化管理、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企业文化等。
第四,改革必须培训先行,制度体系建立与培训双管齐下。先给中高级管理人员做针对性地管理培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设计培训课程体系,之后由管理者再层层给员工做培训,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统一大家的思想、确保行动一致。这种制度建立优化与管理者培训双管齐下,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最终共振,不到半年时间企业就出现了显著的变化。比如,大家都不再关注考核分数是多少,工资拿多拿少,而是关注如何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人人都在比赛,都在竞争,自动自觉自发地努力工作,业绩不断上升。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改革成功,咨询成果落地,与企业带头人具有改革攻坚能力(包括改革的决心)是分不开的。
本博客中所有文字、数据均受到中国法律和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没有经过刘秋华本人的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将本博客中的信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对已经涉嫌剽窃刘秋华所写文章观点的个人保留法律诉讼的权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