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主要思路
(2020-07-01 16:06:42)
2020年6月30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会议强调了国有企业的功能、地位和重要作用。
会议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在应急保供、医疗支援、复工复产、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未来将更加深入贯彻“两个一以贯之”,推动董事会应建尽建,进一步理清党委(党组)、董事会、经理层等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落实董事会职权,加快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
从顶层设计来讲,中央对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已经有明确的安排,其核心就是要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大力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国有企业积极统筹运用各类中长期激励政策,着力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
加快推进两类公司试点
在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加快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两类公司)试点工作,也将是三年行动方案的重要内容。
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更好发挥作用;落实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所出资企业的股权构成、组织形态,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是新一轮国资和国企两个层面改革的关键“结合部”,涉及产权制度的深度变革。两类公司改革,上接国资体制改革的完善,下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处于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与枢纽地位。
两类公司要在推动国有资本形态转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更好发挥作用;落实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所出资企业的股权构成、组织形态,加快推进股权多元化、混合所有制、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改革,在试体制、试机制、试模式方面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是新一轮国资和国企两个层面改革的关键“结合部”,涉及产权制度的深度变革。两类公司改革,上接国资体制改革的完善,下接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处于国资国企改革的中心与枢纽地位。
国企混改升级
一方面混改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改革内容也将进一步增容,即从单一的混改,走向以混改为主线、借混改推综改的新阶段。
推动各项专项活动探索与实践
十八届三中全会尤其是十九大以来,政府在国企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如“国企改革十项试点”、“双百行动”、“科改示范行动”等专项行动。本次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的三年行动计划,预示着国企改革即将进入新的快车道。未来将更大力度推进各项专项工程,更好地推广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开展战略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大方向是坚持出资人主导,对重复投资、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积极探索跨区域整合,加快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剥离。
加大科技创新等激励力度
“十四五”规划中,若干国企将设立专项的重点攻坚专题战略。加大科技创新等激励力度必将成为三年行动方案中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立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国企人力资源方面改革任务目标也可以说是国企人力资源现在及未来的工作方向:强化人力资本、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创新力、提高竞争力等。
前一篇:变革的原则与方法
后一篇:包政:领导力来自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