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潜意识那些事儿1——有个人他唯一的职业就是病人

(2016-07-17 00:25:06)
标签:

杂谈


http://mmbiz.qpic.cn/mmbiz/Ku2Zf2iadOfWOyRVz0YXttjgWmPuEicic5uX4bibUBnD588tWw5TeYtxiaPSd2I8srGGwtOw3wmPjM3zr8crLBuc61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这个人就是henry gustav molaison,认知神经科学史上大名鼎鼎的H.M.。1926年H.M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小时候是个健康的男孩,但一次车祸之后,他患上了癫痫。他27岁的时候,癫痫已经严重到让他什么都做不了的程度,随时都有可能发作,他每周都要昏厥好几次。神经外科医生斯科维尔在为他做了各项检查后认为,只要切除H.M.的一部分致病脑组织,就可以减轻他的症状。1953年9月1日,27岁的H.M.清醒地躺在手术台上,只做了头皮麻醉。斯科维尔在他额头两侧钻了两个小洞,用一根金属吸管吸出了大部分海马组织以及海马周围的部分内侧颞叶组织。手术非常有效,H.M.的癫痫发作频率迅速减少。但是很快,人们发现了一个未曾想到的副作用:H.M.再也无法形成新的记忆了。

那时候的科学界普遍认为,记忆是广泛分布在大脑中的,不可能只取决于某一个组织或区域。加拿大心理学家米尔纳(Brenda Milner)在对H.M.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之后,于1957年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将H.M.的遗忘症与他失去的那部分脑组织联系了起来。至今这仍是神经科学史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之一。从此,H.M.成为“职业被试”,科学家、学生、研究者从各地赶来拜访他。每一次他都友好而又带着些许困惑地,回答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有着完全正常的智力。他可以跟人交谈,因为他可以把记忆保留很短一段时间,刚好可以够他想上一想。有一次米尔纳要他尽量地记住“584”这个数字,H.M.甚至编了一套复杂的方法来帮助自己记忆,他对米尔纳解释道:“这很容易。你只要记住8。你看,5、8和4加起来是17。你记住了8,17减去8等于9。把9分成两份就是5和4,这不就得出584了吗。容易。”他专心致志地把这套法诀背了好几分钟,但是刚一分神,这个数字就从他的脑海中消失了。他甚至不记得刚才有人要他记住些什么。《海底总动员》里的那条小蓝鱼也是这样,当她发现自己还记得悉尼的那个地址时,兴奋得大喊:“我还记得!我还记得!”而这不过是因为她一直不停地重复念叨着。她仍然认字,H.M.仍然会做算术,已有的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丧失。他们也都保留了完好的短时记忆。但没有了海马,H.M.的短时记忆无法被转化为长时记忆了。

他的生活从此变得很简单:和家人一起去买东西,偶尔为草坪除草,清理落叶,看看电视。有时候做顿午饭,整理一下床铺——这些都是他27岁以前就已经学会的事情。他能记得一些小时候的事情,他记得父母带他去公路旅行,但是他总也想不起自己最喜欢的一个uncle其实已经去世了,尽管那是在他做手术前3年。

他搬进了新家,并在那里生活了很久,但是每一次去街角商店买东西,每一次走过家旁边的小路,每一次和邻居打招呼,他都以为是第一次。有一次,一个研究者跟米尔纳一起来看H.M.,交谈了一会儿之后,忍不住转头对米尔纳说,这个病人真有趣。H.M.就站在旁边,顿时有点脸红,他小声嘀咕着说自己并不有趣,然后就走开了。

对他来讲,时间并不是连贯的。他没有意识流,只有稍纵即逝的意识点滴。如果你问他吃过午饭了没有,他一般会说:“不知道。”或者“吃了吧。”但却说不上吃了什么。在十几分钟的谈话里,他可能会把一个笑话重复讲三遍,每一遍都是一模一样的句子和语气,而一点也意识不到自己已经讲过了。他形容自己的生活:“像是大梦初醒……每一天都和其他日子没有关联……”但有一些事他能记得。

1962年,米尔纳发现,H.M.竟然能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学会一些复杂的操作。在一次实验中,她让H.M.照着镜子里的图像,在纸上描五角星。这对正常人来说都不算一项简单的任务。H.M.一开始也描不好,但是随着日复一日的练习,他画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练。他自己却一点也不记得以前画过这种东西。当他发现自己画得不错时,还很高兴地说:“哈,这个比我想的要容易嘛。”

H.M.一直是一个温和友善的人。和他相处了半个世纪的神经科学家科金说:“如果走进你房间的每个人都是陌生人,你会怎么办呢?一种办法是保持警惕,每一个都提防。或者,把每一个人都当做朋友。H.M.便是后者。”

他并不茫然。他有着自己的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他认为填字游戏可以帮助他记住单词,而且很好玩。他可以整整玩一个下午。他还很有幽默感。有一次他去麻省理工参加一个测试,和研究者一起出门。门一关上,研究者忽然想起忘带钥匙了,他对H.M.说:“我怀疑我把钥匙忘在屋里了。”H.M.说:“好吧,至少你就算忘了,也还能记得是忘在哪里了。”他有时也能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参与一项什么研究,但是他不太清楚到底是什么。科金经常跟他说:“你知不知道自己很有名,你帮我们做了好多研究。”他总是有些羞涩地问:“真的吗?”20秒后,他就又会忘掉这件事。科金每次告诉他,他都很开心,能对别人有所帮助使他觉得很快乐。

http://mmbiz.qpic.cn/mmbiz/Ku2Zf2iadOfWOyRVz0YXttjgWmPuEicic5uSZjOZ5emRTaiaZ6uYvvP6sYia8giaUatJ0SPSaFrZJgeBYknX0FvKhSKw/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2008年12月2日凌晨5:05,亨利·古斯塔·莫莱森(Henry Gustav Molaison),也就是人们在文献中所熟悉的H.M.,在位于养康涅狄格州温色洛克市的疗养院中去世,享年82岁。他的全名也是这天,由一位长期照料他的神经科医生宣布的,以此感谢他一生为神经科学研究领域做出的奉献。同时,他的大脑也被保留了下来。

2009年12月4日,H.M.逝世一周年以后,他的大脑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被制成了2600多个切片,每片厚70微米。历时30多小时的切片过程在网络上进行了实时直播,得到了超过300万点击量。作为一个失去记忆的人,H.M.在神经科学史上留下了一段无法被忘记的传奇。

http://mmbiz.qpic.cn/mmbiz/Ku2Zf2iadOfWOyRVz0YXttjgWmPuEicic5uVnoyQHJlbryQJs85m3mVicfJU0t35JADEicj1mHwWgWSOswJelX1AX6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编者按

H.M.与潜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仔细看完了这篇文章,相信你还记得HM做一个叫镜画测验的任务。在一段时间里面,他每天都做这个测验,可是每天都要告诉他这个测验该怎么做,因为他跟本无法记得自己曾经做过这个测验,就好像他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测验一样。但是,矛盾的是,他的技能却在进步!他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熟练。这说明有一些学习过程正在无意识地发生。

神经科学现在发现记忆涉及两套独立而相互作用的系统,它们各自对应着不同的神经结构。

一个系统是陈述性的和语义性的,也就是说这个系统所储存的记忆是可以去用语言来表述,可以说清楚的,这些记忆是我们能够意识得到的。比如我们记的英语单词,背的一篇篇课文。比如我们在学英文写作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指出的错误,我们会拿一个改错本记下来,这个也是陈述性记忆。

另一个系统是非陈述性的和内隐的,对于这个系统所储存的记忆,我们没有办法真正说清楚我们到底记住了什么。这个记忆往往并不出现在我们的意识里,却在以无意识的方式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有了一个个单词,一篇篇课文,老师的一次次批改,我们学会了去用英语写文章。而在我动笔写文章的时候,那些单词的拼写,那些课文里的表达,那些老师批改出的错误,并没有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是以一种我意识不到的方式在影响着我。那些记忆此时就是非陈述性的,内隐的。我们对动作和程序的记忆也都属于此类,想想我们是如何学会游泳、学会骑自行车的吧。当飞鱼菲尔普斯在泳道上冲刺的时候,他脑子里绝对不会出现游泳的基本技法之类的知识,可是这些知识的记忆却在以他意识不到的方式在影响着他。

从两个记忆系统的划分,似乎会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我们在大脑会经常运行一些我们没有意识到、却对我们产生影响的程序。那就是我们的潜意识。就像此刻,你在微信或微博上看着这篇文章,可是你的手机和电脑里却在同时运行着好多与此有关或无关的程序,但那些程序不属于你手机的潜意识,因为潜意识只属于有意识的你!

(编者:吴限亮,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以心理动力学为主要取向)

http://mmbiz.qpic.cn/mmbiz/Ku2Zf2iadOfUP6eFjXIkuoicSP7YbrZBfqhjXdDHoQKcszUm85nIvcRUYIveuj2DDFf5r5yJNY5SgcuJRPdQXrVw/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http://mmbiz.qpic.cn/mmbiz/Ku2Zf2iadOfUP6eFjXIkuoicSP7YbrZBfqiaBtMgSLs2aj5FrDNN3ROFIeR7JJKXH05AWZsLstmnADx6XnBicPTmO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