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婚同志家庭,会建议离婚吗?”对已婚同志家庭心理疏导的一些看法
(2012-08-17 16:23:04)
标签:
情感 |
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领域的个案概念化看做构建心理问题的过程,其重点在于找到长远的解决方法。
作为心理咨询师,一般不会轻易给对方建议的。强行给人建议的人是控制欲十分强的人,他/她们往往会以爱或者道德名义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实际上伤害性很大。用道德说话,就会容易引起心理问题,让相关的人无法自主的选择自己的生活。不灵活,没有方法,会让家庭陷入消极的僵化的互动模式,其中的人会苦不堪言,却难于摆脱。
家庭或者婚姻是个复杂的东西,里面的影响因素很多,我们可以用社会性眼光的看现象,但对一个个体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却没有固定的答案。给一个家庭做咨询,需要评估当事人家庭的综合情况,帮当事人分析和觉察互动模式,教会当事人一些方法,提高当事人的能力,然后协助当事人自己去决策、选择和体验。
我们的目的也许都是趋利避害,不过很多的利益不是马上能看清或体会到的,所以需要方法和时间。当事人会在事情的发展变化中得到成长。人生每个阶段都要有选择,但没有完美的选择,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人生中起起伏伏和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和是是非非,都是需要我们去体验和领悟的。这就是我们的一生,从无中来,从来中去。本来就不存在,也就没有是非,所谓的论功过也只是让自己活着的过程中心安一点罢了。
在婚后同志家庭的走向的问题上,有几个方向:维系,离婚,以及保持暂时的平衡。咨询师需要循循善诱,稳定当事人家庭的状况,让他们从负面的互动情绪和语言模式走出来,恢复理性,找到对各方更有利的方式方法。
责任是重要的,但需要是当事人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简单的单向的建议甚至批判乃至斥责,会让对方失去自己的感受,反而让对方无法理性的思考并负责的处理问题。所以,这里就是理性和感性之间的关系。感受和责任可以整合一致,就是最佳的解决了,整合理性和感性实际上就是我们从幼年到成年老年活着的任务。
妻子不接受丈夫是同志的事实,就会变的痛苦,不能积极的看待彼此的关系。我这里会想法让妻子从道德感对对方怨恨和斥责中走出来,教会妻子其他建设性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困境。但处理一个人的愤怒是很难的过程。这里有当事人成长过程中,性格和情绪的长期的积累,想要有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耐心。
比如一个案例是,一个妻子已经50岁了,身患癌症,她发现了丈夫的性向。如何帮她处理?需要劝这个老同妻子离婚吗?这个老同妻子,把丈夫是同志的情况告诉了所有亲属,但所有的亲属的观点都是一致的:“她已经这样了,还是不必纠结于丈夫是同志的所谓现实了,不如重新的看待彼此的关系,给彼此亲情一个积极解释。接受丈夫是同性恋的事实,让自己在自己已有的几年里快乐的和家人一起生活”。
另一个案例是:夫妻他们两个人一个单位的。老公对妻子还有暴力,还经常不让她回家。老公在单位还故意坏她名声。如果妻子为了远离暴力,只能是想法离婚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所以说不同的家庭不同。如果家庭结构年轻,我也会尝试着让夫妻考虑试验几种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伴侣、试离婚,离婚,和复婚。然后让他们自己最终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
当事人的心理能力却在动机和行为表现出来,决定了人的主动性和责任等。所谓的道理什么的,都想很多了,也明白的很。但如何可以做到,是心理咨询要做的,就是重建当事人的心理能力。解决已婚同志家庭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夫妻间的互动模式,既包括夫妻间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冲突方式。如果夫妻间不能有效的看待差异,不能解决冲突,什么恋都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