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通过5个代表性个案分析已婚同志家庭

(2012-05-27 19:58:46)
标签:

杂谈

作者:桦桐,杨针

 

摘要:已婚同志家庭中是一个混合性取向的婚姻组合,就是家庭的夫妻中有一个人是同/双性恋者,而另外一位是异性恋。起因于性向不同会造成了很多的家庭冲突。已婚同志因走入这样的家庭,自己的性需要的满足不得不变得压抑或隐秘,当事人会变得抑郁,导致是当事人行为的失控,容易碰到意外的风险,并引起家庭更多的问题。在妻子知情后,家庭会被这种性秘密的暴露后遭到巨大冲击,家庭也许可以暂时重新磨合出家庭模式家庭,但多数家庭最终还是走向解体。本文解析了和性向相关的5个常见的案例:妻子的代母情节;丈夫感染艾滋;男性恋老;妻子自杀的遗书;孩子知情。作者以中立、客观的角度来支持和辅导此类家庭以及其中的成员,陪伴成员自我探索和成长,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使自己能够从对各方有益的角度处理冲突和问题,并做出理性的决策。

 

一,背景

家庭成员中的夫妻有一个人是同性恋者或者双性恋者,而另外一位是异性恋,会形成一个混合性取向的婚姻组合模式,可以通俗的简称为已婚同志家庭。这样家庭中,因性向的不同,造成了双方在性、情感和其他方面的冲突。考虑到家庭中有丈夫、妻子,还有孩子和老人,及周围亲属、朋友、同事、社会的影响,这个系统实在是复杂和千变万化的。近年来,此类家庭的问题,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其中的成员渴望找到解决好这类家庭问题的方法。

在接触家庭治疗后,意识到如果作为一个家庭,其中的冲突和问题可以解决的可能是成员间要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找到问题所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找到新的平衡和重建关系。解决探索的过程,远比争论谁对谁错、离婚还是继续要重要。如果不能互惠,至少可以把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有关各方可以考虑慢慢的建立同/双性爱者,他/她们的配偶和家人,以及和国内的专家的联系渠道,并发展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社会各方都能够正视和有效的帮助在处于在婚姻中痛苦的各方:同/双性爱者和他们的配偶、还有孩子和双方的父母。

各方的立体交流模式更利于问题的解决和为家庭找到未来。经过了多年的交流,成员可交易渐渐的理解了自我、家庭和社会文化间的关系。这个过程也是自己提高和完善自我的过程。虽然家庭中的成员彼此经受了很多各样的体验,但这种磨砺似乎对于彼此可以积极的看待,而不必一定沉浸在受伤害的不幸和怨恨中。

 

二,对混合性取向关系案例咨询的思考

此类家庭的案例的中一个方面是当事人或者身边的人因其同性的性向引起了了家庭冲突。性向就目前性学和心理学界,尤其是以美国心理协会(APA)为代表,对性向的识别和认识的临床和咨询经验,认为性向属于个体的一个自然属性,不需要改变和治疗,并发现改变一个人的性向会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性恋者个体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更多是因为:性定向中难于得到有效支持,现实的环境中的文化道德观不接纳,难于发展出有效的对抗歧视和偏见的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对于一个在性向角度产生家庭问题的来访者,首要的是判别他的问题是性向,还是包括其他角度。然后,可以按照心理咨询方式,来对来访者进行辅导。

此类常见的问题有:性定向(我到底是不是同性恋?如何走入群体,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难于决策是否结婚,和一个异性恋者结婚后的不适应和冲突,和同志间的情感难于形成成熟稳定关系,身份暴露后和配偶、父母以及周围的朋友同事间的关系,易感艾滋病以及感染艾滋后的生活等问题。作为同志的主要亲属父母、配偶和孩子会有这些的问题:如何理解、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亲人是一个同/双性恋?配偶在知道对方性向后如何重新决策自己的婚姻和生活、对方以及配偶感染艾滋等问题。

一个人喜欢或者对同性有性唤起和爱慕,也许大部分的原因是偏向于“不可变”的生物性影响的性定向,但也有个体在幼年成长过程中对异性产生了憎恨心理。看到有学者发现高比例的男同性恋者和父亲的关系不好,这里还可以再细究下他们对于母亲的看法和感受。如果一个个体在和咨询师探讨来访者的性向到底是异性恋、双性恋还是同性恋问题时候,就要慎重的表达,因这里也许会有出于幼年身边异性的负面影响造成的对异性的排斥。也许双性恋在选择是和什么样性别的人结成亲密关系男女的时候受此因素影响大些。

从咨询师的角度,首先要意识到的就是一个咨询原则:无条件接纳、不做价值和道德评判。咨询师要认识到同志群体难于被社会理解后会产生的行为和心理现象,比如:自杀动机和实施率高、性行为混乱失控、艾滋感染高发、容易出现被敲诈、骗婚、难于被接近、敏感、多疑等等,分析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性向是个体在青春期发展的一个属性,所以很多人的问题,更多是青春期以及之前家庭对其塑造的人格问题。因家庭和学校的性教育的缺乏以及性向教育的空白,大部分人的性定向被延后了。上段提到的很多问题,都是由此造成的。当事人对这些问题意识不,或者虽然意识到但采用回避、否认的做法,问题无法被面对和解决,积累下来,并在情感、性经验的尝试、决策婚姻的过程中出现困难。因难于在自己意识到自己性向时期,从父母和专业机构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很多人出现困惑、孤单、无助,延续很多年,容易形成抑郁和低自尊。当事人会对生活丧失信心,并形成自杀动机,这是年轻同志的自杀比异性恋青年高4倍的原因。

性成熟带来的性满足需求,网络交往的快速便捷和社会目前普遍对性行为的放纵的观念,在男性同志群体内部还处于满足性压抑的原始狂野状态下,造成了同性恋者人群中的性行为容易实现并混乱失控。这些行为和家庭、学校带来的传统价值观冲突,会让当事人形成心理问题。同性恋群体因其地下的交往,不被社会主流认可,就难于形成群体内自己的文化和规范。很多人在用异性恋者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有时候并不容易把两者间的关系处理好。性乱、没有规条、鲜有文化、没有婚姻法保护,是很多同志对彼此间的情感不断失败并丧失信心的原因。

再回来用群体高比例的抑郁情况,来深入探讨行为失控的问题。实际上很多人都懂得艾滋病的致命性,也有很多人知道自己和一个异性恋者结婚不会幸福,但很多人还是不断的高危性行为,并一定要去考虑如何去应付父母而和异性恋者结婚。这里的个体为了保全自己在社会中的生存,有些人已经处于抑郁和焦虑状态,自己已经难于决策去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并造成了行为失控。易感艾滋和结婚两者似乎不是一个现象,在深层的诱因:失去心理健康的无助、抑郁和焦虑等状态是同样的。

在个体无力承受自己性向和现实间的冲突后,他或者会抑郁;或者就是变得无情而丧失了情感能力形成反社会人格特征。抑郁会造成性行为、情感实践中等很多方面的失控。可以看到两个极端:性压抑和性放纵,容易在这两个极端来回的转换。在一个乱交的浴池里,没有理性和耐心,看到的就是无助、绝望、通过群交发泄的现象。有人变得失去同情心而故意的去伤害他人,比如常可以看到通过欺骗对方的感情得到性满足、蓄意传播性病和艾滋病,通过和多人群交来炫耀自己等等的现象。而在现实中,同性爱者难于去把自我整合,他们变得人格分裂,难于融入社会,少有和普通人群的社交活动,在家庭中变得冷漠、焦虑、痛苦、情绪失控,在社会上被迫变得隐形,在内心中却承受着压力而倍感孤单和无助,他们的生活比“常人”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如咨询师可以意识到这个群体的行为和心理特殊的脆弱性,他们在需要得到接纳、理解和支持的迫切性,就可以理解高危的染病和自杀以及彼此间的伤害行为的背后的东西。咨询师更要意识到,他们如此的弱势和行为失控,原因是来源于大众对他们的不了解、不理解、歧视和打击上。同性恋群体可以恢复到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需要社会在包容性、多元化、文明程度上长期努力。

同时,同性恋群体也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个代表。目前这个群体备受关注的原因,也是这个群体承载了很多弱势群体的问题,这些弱势群体都迫切需要社会关注和接纳的状态。大众一时难以面对自己的感受,使得同志的问题很多时候被政治化,就变得有争议了,但这些不该影响咨询师对同志个体在咨询时候的支持。

 

三,五个代表性的个案 

本文找到五个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这些描述可以为有关各方提供思路和帮助。出于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和尊重成员感受的考虑,案例都做了修改和润色,涉及的人员,都征集了对方的同意。

1,妻子的代母情节

案例情况:丈夫和妻子是多年的同学,在结婚前,丈夫告知了妻子自己有同性恋倾向。但妻子觉得他们彼此相爱,这个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结婚后,丈夫经常在外接触男性性伴,妻子并不能接受丈夫的行为,她认为丈夫的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一直在坚持“帮助”丈夫改变性向。丈夫也觉得愧疚,但就是无法改变自己对男性的喜欢。丈夫很矛盾,一方是自己多年的发妻和温暖的家,而另一方是自己无法改变的性倾向。在这个家庭结构中,丈夫性格柔弱,妻子一直像姐姐甚至是妈妈一样照顾着丈夫。妻子在一直努力改变丈夫,但她发现自己似乎难以控制住丈夫,她感觉很沮丧,很失败。

案例解析:这里妻子和丈夫的共同问题是:他们还都不可以做自己,内在的自我和社会表象中的自我不同。妻子会愿意让自己崩溃似的给丈夫机会,并想通过婚姻来拯救他。妻子对他有救赎情结。自己为什么要做自己并不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找到原生态家庭在塑造自己过程中的问题,假设这个家庭解体,这样思考对妻子如将来的再次选择婚姻的成功会有帮助。如妻子不肯找到自己原因,回避自己内心的创伤,而简单的把问题归咎于丈夫的“欺骗或者背叛”,妻子会沉溺于自己的负面情绪中,难以恢复理性来处理困境。妻子因为自己的内心还不完善,所以没有这个能力救自己的丈夫,妻子也许实际上是想拯救的是内心中幼小的自己。

这里需要探讨妻子和自己父母的关系中的问题。而且妻子的母性角色,阻碍了丈夫自己能力的成长。丈夫是同性恋,因为社会的不认可、忽视和歧视,很多人都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希望自己被妻子控制,来得到现实中自己的身份,但自己的性需要无法通过妻子得到满足,只能是欺骗妻子,性行为出轨,来在外界得到性满足。

帮助妻子和丈夫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积极的探讨自我来理解彼此,而非通过取悦他人的婚姻来可怜对方来迎合家人和社会的眼光。妻子如可以抛开自己内心脆弱的困扰,了解同性恋群体,友善的处理和丈夫之间的问题。如果能让彼此可以尝试良性分开是灵活的方式。所以问题的解决是,妻子要找到内心中自我的弱小,并搞清楚自己到底想不想要这个关系,然后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家庭问题想要处理好,需要双方的配合,否则无法有满意的答案。

2,男性恋老

案例情况:妻子总是感觉丈夫似乎对自己并不关注,但她难于感受到丈夫的爱。丈夫喜欢上网,上网时候总是背着家人。于是妻子雇佣了一个私家侦探,开始了对丈夫的行踪进行了追查。丈夫果然有外遇,令她震惊并无法接受的是:自己想象中的情敌竟然是一个老头,有时候,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这个老头就代替了她的位置。妻子觉得难以接受,不知该如何面对丈夫这个和外人难于启齿的秘密。

解析:男性恋老是个典型的成长中父爱缺失的现象,因其性取向中偏向同性,所以他会形成一个对中老年男性的性依恋模式。这里要看丈夫在性向上的维度,以及在恋老情结处理完成后,可以在和妻子的性和其他方面关系可以恢复的程度。

首先需要丈夫在恋老角度的原因进行解析,如是因过去父爱缺失造成,就要修复丈夫和过去父母的关系,是否丈夫成长过程中的父亲角色在情感上不.或母亲的控制有些过度等。在丈夫可以重新理解自己和老头之间的关系后,他在对妻子的情感能力对家庭的责任能力能否可以重新的恢复,恢复后,再重新评估夫妻之间的关系,以有利于各方重新理解彼此的关系,并做出合适的选择。

3,丈夫感染艾滋

案例情况:一日丈夫告诉了令妻子五雷轰顶的事情,丈夫感染了HIV病毒。妻子也去了疾病控制中心检查,还好的是自己没有感染。但这些年,夫妻早已经没有性生活,她一直看到丈夫经常接触一些看起来怪怪的男性,她意识到了丈夫是同性恋。丈夫很悲观,经常说要离开家,不想活了。孩子还在读中学,丈夫感染艾滋,妻子真的不知该如何的面对这个困境。

解析:已婚同志感染艾滋的问题,首先评估丈夫和妻子应对应激性事件的能力,避免出现应激性事件而造成家庭内部行为失控,尤其要注意成员本有心理脆弱,出现应激性自杀。家庭成员需要1-3个月来接受感染的事实。需要对整个家庭进行支持,缓解各方的紧张和焦虑的情绪,通过交还要同时通过疾控的艾滋病治疗医生和社工师来帮助家庭成员把染病后的现实生活中的治疗和生活问题处理好。

因妻子自己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丈夫的抑郁状态、丈夫随时可能发病死亡、孩子在学业的压力、自己是不是离婚的决策。所以需要给妻子增加单独的心理辅导。一个案例的过程是:妻子目前是唯一一个具有能力处理困境的成员,因丈夫的病情严重,支持妻子告诉丈夫的亲人丈夫染艾滋的真实情况,使得更多家人可以共同负担压力,避免妻子独自难于支撑。因丈夫出现自杀倾向,通过加强丈夫对孩子亲情感,来建立一个阻止丈夫自杀的防线。在丈夫的病情和心理状况稳定后,修复孩子在为父亲出现的情况后造成的创伤。然后丈夫和妻子就目前个情况,对自己的未来都进行新的规划,但这些不妨碍妻子继续帮助丈夫和照顾孩子。目前各方情绪状态稳定,关系融洽,丈夫离开家庭自己独立生活,并定期回家看望孩子。

这里谈一个近期的细节,春节,孩子爸爸回家,两个人一起看了关于艾滋病村的电影《活着》和配套的纪录片《在—起》。事后妻子反馈说:“尽管不轻松,但是现在能坦然接受现实了。我想和他谈谈,但我只说了两句:有些事情,是他必须接受面对的,这样他自己才能轻松些。不知道,他能否能想明白。”

4,妻子自杀的遗书

案例情况:一位妻子感觉丈夫一直对自己冷淡,而且经常打她。后来,有人告诉她,原来她丈夫是个同性恋。她十分痛恨丈夫,觉得自己生命意义已经失去,心灰意冷后,痛苦的她决定自杀。她把自己的遗言录像刻到了一张光盘里留给了孩子。录像中,她告诉孩子:这些年她的痛苦都是孩子的同性恋爹一手造成的,她只有以死才能表达出自己对丈夫的恨。

解析:不管丈夫是不是同性恋者,妻子都不应该用死来控诉和报复对方,如果丈夫真的无情,自己的死并不会影响到丈夫未来的生活,想通过用死来破坏丈夫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更会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成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尽可能的不要波及孩子,要播种爱,希望的种子在孩子的心里。妻子通过孩子进行情感替代并报复丈夫是不正确的解决问题方式,孩子的感受没有得到尊重,并被无辜的卷入冲突。

在家庭中发生这么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丈夫的性向是什么已经变得不是重要问题了。妻子要学会对家暴说不,通过报警或寻求法律以及其他方面的援助。她是否尝试与丈夫对他的性向问题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案例中的情况来看,在还没有明确问题的真实原因后,她就已经变得憎恨并采取极端行为,这些已经不是简单的家庭问题了。建议做心理咨询与治疗。

 

5,孩子知情

案例情况:一个大学生不经意的看到了爸爸的聊天记录,发现里面充满了各样的同志信息,然后发现爸爸经常上同志网站。想到了这些年爸爸妈妈经常的争吵,爸爸身边一些女性化的男人。她想不到自己的爸爸原来是同性恋,可是爸爸为何要结婚?可是不结婚有怎么会有她?她为何这么倒霉竟然有这样一个爸爸?她很纠结。

解析:孩子何以会关注到父亲的这个侧面?父亲的性向对她来说重要么?既然孩子注意到这个问题,就说明孩子在家庭成长过程中,受到了父母间矛盾关系的影响,继而产生对自己安全感失去的担忧。

这个孩子已经成人,这时弱化孩子和过去家庭的纠结,帮助孩子脱离家庭中父母间的矛盾,强化孩子自己自立的意识是重要的。父母之间的矛盾以及父母自己的问题是过去的问题,也是父母自己的问题,这些和孩子无关。父母已经把孩子养大成人,说明父母还是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管父母的关系如何,不管父母有何不完美之处,父母还是孩子的父母,孩子可以通过和父母的分离,来让自己成长,来独立面对社会,让自己可以在社会找到自己生存空间,有自己的生活和未来。

这个积极的例子就是在《朋友通信》第72期中的察察,她在《我的爸爸是“同志”》一文中表达出了对父亲的支持,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不必为孩子担心太多,给孩子一个缓冲空间,顺其自然,相信他们有能力学会去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保护自己的父母。也许,这是看起来漫长的过程,但却是真正陪孩子一起长大的过程”。

 

四,尾声

在中立、客观的角度来支持和辅导此类家庭以及其中的成员,引导成员自我探索和成长,然后培养成员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并由成员自己在家庭中找到新的平衡和价值观,使自己可以从对各方有益的角度处理冲突和问题,并作出理性的决策。已婚同志因走入这样的家庭,从伦理、道德等等的角度,自己的性需要的满足不得不变得压抑或隐秘,当事人会变得抑郁,导致是当事人行为的失控,容易碰到意外的风险,如被暴露或者感染艾滋。在妻子知情后,家庭会被这种性秘密的暴露后冲击,家庭或者走向解体,或者重新磨合家庭模式。

美国的一个已婚同志的网站(http://www.marriedgay.org/index.html),里面提及了一个有“争议”的可能的“闭环”解决方案,就是夫妻各自在外界实现情感和性。现在这个网站里这页被网站的创建者去掉了,也许是此种方案对双方以及周围的人会带来的风险,也许是如今的社会的主流观点并不能接受此样的“屈辱”的妥协。所谓的闭环的最后结局,也许还是离婚。

 

 

桦桐:二级心理咨询师,邮箱283248686@qq.com

杨针:二级心理咨询师,红枫妇女热线志愿者,i888918@tom.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