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绍兴水乡孔乙己仓桥直街原汁原味老街老台门纪实摄影杂谈 |
分类: 我的摄影:人文 |
多年之前到绍兴的时候,去过仓桥直街,有关的情节如今忘得一干二净,今年3月毫不犹豫又去兜了一圈。
站在咸亨酒店门口,挨着孔乙己塑像,便有许多戴着旧毡帽、类似于闰土的三轮车夫来招呼,
要拉你去游览,特别是仓桥直街,他们会怀着十二分的热情介绍,说那里是绍兴最原汁原味的地方。
直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铺成,这些石板经历风雨,神色黯淡,静静地卧着,
犹如一张古朴的宣纸,上面记载着密密麻麻的历史和故事,包括屋檐下的一滴雨,及潮来潮去的人迹。。。。
鲜艳的鞋或青葱岁月,从上面踏过,显得轻浮刺眼,但轻轻地,已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觉。

前面是坚厚的石板,后门是深沉的流水,粉墙黛瓦,就是绍兴定格的历史。

全长一点五公里的绍兴仓桥直街由河道、民居、街坊三部分组成,
民居多为清末民初建筑,众多富有地方特色的台门保存完好,具有浓郁的水乡风貌。
沿河而建的老屋,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
2003年获“二○○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
称此老街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有专家认为,绍兴仓桥直街以修缮为主,尊重原真性,而不是推翻重建,
是仓桥获得“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奖”的原因之一。

三轮车是街上最繁忙的交通工具,许多车夫都带有旧毡帽,春暖花开的季节并非御寒,可能更多的是为了装饰。
臭豆腐摊子有好几处,生意兴旺,都有人排队等着,摊主不紧不慢地炸着,那种香香的臭味,满街弥漫开来。

小巷很窄,没处晾衣服的居民便把晾杆搁在两边的房子上使用,尽管车来人往,并无顾忌。


台门称得上是绍兴特色,它和四合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仓桥直街上仍存许多古旧的老台门,据介绍,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
现在这些老台门因为其宽敞地广而被人们不断地分隔成一间间的住宅,慢慢地变成了大杂院。
绍兴的老街坊们至今还在这里过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日子。



绍兴,人称“东方威尼斯”, 几千年前,绍兴境内南有山洪之患,北有潮汐之害,
绍兴人民为了生存,进行了数千年连续不断的治水斗争,留下了独具特色的水乡景象。
老街的前前后后,一眼望去,便是许多杏黄色的旗子,这些都是酒馆、饭馆、理发店等的招牌。

街边居民就地晾晒当地有名的梅干菜,或笋干、花生、毛豆等腌制品,除了自用之外,还销售给游客。
现煮现晾,香味阵阵,很吊胃口,忍不住诱惑,我也买了两斤里面带笋干的梅菜。



来绍兴千万不能不尝绍兴老酒,越地酿酒历史可上溯到春秋时期。
绍兴老酒采用传统独特工艺,以得天独厚之鉴湖水酿制,集饮料、药用和调味于一身,为中国黄酒之冠。
在仓桥直街,有一间花雕酒作坊,陈设着各样古老的酿酒器具和农具,酒文化浓厚,酒风亦是扑鼻。
那一坛坛黄酒,亦能勾起你的购买欲望。店家可以为顾客邮递他们自己生产的地道黄酒,很是方便。




仓桥直街街道两旁的商铺生意很是兴隆,街道两旁开设有很多传统商店与餐馆,
为让游人尽可能多地了解绍兴风情习俗,当地有关机构还在街道中开设了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与书画馆等。


仓桥直街还串联有“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 及“西观桥”等六桥,
其中以“宝珠桥”存世最古,可定为宋朝以前的古桥;为绍兴现存桥拱最高七折边形单孔石拱桥。
桥下设有纤道,此桥可称古代立交桥。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绍兴,于此桥上把玩一颗宝珠,但不慎掉入河中……于是此桥改名为宝珠桥。


在河面上,游客还能见到搭建的戏台,也就是演社戏的地方,过年的时候,还能在戏台上看到社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