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长江边纪事乌江渔民纪实摄影杂谈 |
分类: 我的摄影:纪事、抒情 |
乌江千里画廊,风光奇美,6月19日周日休息,起了个大早,沿江寻趣,拍摄了正在捕鱼的乌江渔民。
乌江边辣子村渔民老周,早上4点起床,夫妻两就划着小铁船上江了。
他们和其他村民一样,家里有田,大多不种了,转行当起了渔民,他们捕鱼点就在家附近的乌江及支流上。
捕鱼虽然辛苦,收入还是蛮可观的,一个月多则有一万元,基本上五、六千的收入应该没问题。

前一天找好地点布好渔网、虾兜,第二天一早就要来收网,或多或少,就要靠运气了。
长江没蓄水之前,都要跑到挺远的水域,吃住都在船上,随水飘荡,很不安稳。
现在在家门口就可捕鱼了。当长江蓄水到175的时候,江水竟然漫到住家的坝子里。
老周说,他捕到的最大的鱼是草鱼,三条竟有50多市斤。

水上打鱼的互相之间都熟,远远的都会问候一声,探问一下有没有谁家捕到了大鱼。

时不时的,丈夫都会跑到船头帮忙,要不,一人收网太累。
这是渔民早一天捕到的江团鱼,属于乌江里比较珍贵的鱼种,似乎被渔网缠住太久,已经折腾死了。
江团地方酒店出售价格近300元一市斤,渔民的卖价是180元。
现在捕到大鱼的机率不是很高了,大多是小鱼小虾、黄辣丁等。
外人看起来很漂亮,但渔民不是这么说的,说起大雾时混沌一片,啥都看不见,影响劳作。
捕到的鱼有人来收购,有时要自己送到酒店去。
船上都备了氧气瓶,放到塑料袋里冲上氧气,鱼就可以保活三小时。
我用230元买了老周捕获的所有鱼虾,中午大家饱餐了一顿,
饭后,大家觉得,乌江野生的鱼和养殖的相比,口感就是不一样,哈,我周围的都是吃客,口刁。

回家的路上,老周的老婆脱下沉重的雨衣,站在船头,眼望远方,一副踌踌满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