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两天,备受人们关注的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即将揭晓。而此前,外界纷纷预测,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最大的热门人物极有可能会是中国作家莫言以及日本的村上春树。由于一天前,日本人山中伸弥已被宣布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家,瑞典诺贝尔评审团将两位日本人推进诺贝尔大奖的领奖台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这样,如果诺贝尔评审团今年真的把目光投注给亚洲,中国作家莫言就有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中国大陆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此前的高行健是以法籍华人身份,到底有些不同),这样,如果莫言能够胜出,他将成为改写中国文学历史的第一人。
莫言是我一直喜爱的作家,当然,我喜爱的作家还有余华。我也一直以为,莫言和余华都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事实证明,在所有中国作家中,莫言和余华也一直是外国文学关注的对象。
莫言早期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以通透、空灵的文字,让八十年代刚刚摆脱了教条和说教的中国文学界耳目一新。虽然此后他的《红高粱》系列由于被张艺谋拍成电影,更受欢迎,但我个人却认为,同样是“红”,山东高密的“萝卜”要比“高粱”更有味道。此后几年,莫言又推出《天堂蒜苔之歌》、《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这些作品除了有极高的阅读效果,更在于他始终关注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不论历史如果发展,也不论处在什么国度,均是人类所共同关注的内容。因此,我一直认为,莫言与余华是真正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
莫言今年夺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蛙》,看似最没有意思的题材:计划生育。但是,在《蛙》中,莫言却写出生命在物理学及社会学挤压下的双重痛苦。正如美国作家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中所说:“他们在苦熬”,《蛙》中的“姑姑”,是一位生活在体制下的计划生育干部,她的一生都是在痛苦和矛盾中煎熬:体制压抑下的教条与人性中善良本质的冲突,构成莫言对人类痛苦的深刻解读。
瑞典皇家文学院的眼光是锐利的,虽然也曾有过疏漏,但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却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此,两天以后,如果中国作家莫言斩获本届诺贝尔文学大奖,应该并不出人意料。我期待着,期待着莫言能够成为改写中国文学历史的第一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