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马行空,大器早成:卢安民的书家风范

(2012-07-02 17:01:11)
分类: 散文随笔

   

卢安民的工作室坐落在安庆清节堂内的一处二层小楼上。

清节堂如今的格局与其当初的名头毫不相干,这里现在是安庆有名的小商品市场,一天二十四小时熙熙攘攘。但是,沿着一截楼梯走过去,走进一个四合院式的院井,却又是另一方天地。二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找卢安民时,就有感于这地方的好:既地处闹市,又大有隐趣。当然,卢安民当初把他的工作室建在这里或许只是一个偶然,但却反映了卢安民性格的某一方面——很安静的一个人,也很干净,这是我第一次见他时的感觉。近年,因突然对书法萌发兴趣,去得就多了。无论是那间小而有致的工作室,还是他本人,都还是二十年前的模样:干净而且安静,只是,岁月在他的额上刻下几缕秋风。我去时,多半因为一些技法的问题,都是一些小儿科的玩艺。他就用毛笔蘸水,在红砖地上为我演示:如何中锋,如何切笔,如何蚕头燕尾云云。有一次,他给我说到“秘密武器”,我听得不是很懂。后来看他的博客,似乎就有了一知半解。

最近一次去他那里,正好有被竹锋称为“水墨员外”的 钱立生君在,他的案上,有一正待完成的长卷。见我大有兴趣,他便为我徐徐展开。我本来就知道卢安民的字好,但并不真正懂得好在何处,但今日欣赏之,就只有惊叹的份,虔敬的份了。长达25的长卷,真草隶篆,天马行空,有法无法,有度无度,兼之走刀篆刻,观这幅长卷,犹如走进一浩瀚的艺术长廊,让人有酣畅淋漓之快。所写内容,既非古人诗词,也非名人语录,而是他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真知酌见,不妨抄录一段:“无法始于有法,终于无法可嘉,知白守黑有度,阴阳参透无涯……”

他在解释这段话时有如是总结:“一件好的书法艺术作品,其必有神来之笔,在律动的墨色变幻中,蕴含着生机勃发而又自然洒脫,情感丰富的綫条,能令观者赏心悦目,百读不厌,品味无穷而心生遐想。”

我所理解的“神来之笔”,其实就是作家之所谓“灵感”。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是需要灵感的催生。这灵感既是“神”的赋予,又来自艺术家一刹那的顿悟。当一件艺术作品跃然纸上,有时连艺术家自己都惊叹莫比。这所谓“神来之笔”,就如施特劳斯在谈到他的音乐创作时所说:“新的,动人的,激发兴趣的,深入到灵魂深处的,前所未有的东西。”

中国之大,书家多如牛毛,但大浪淘沙,最后,比的不再是技巧或技法,而是作者在这件书法作品中所赋予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这情感是唯我独有的,又是令欣赏者身心愉悦的。对于一个书家来说,让线条赋予应有的力道,又在横竖撇捺的演进中激情饱满,哪怕是一线枯笔,也如飞龙游凤,而整幅作品,就犹如那自由而自在的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何等自信,又何等洒脱。向我一点点打开这幅长卷的卢安民,就像一个激情的指挥家,在他激情的指挥捧下,不仅是整个乐团,包括听众,乃至整个音乐厅都被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充满着,全体都被感动了,你不由不参与其中,并感动于一种共同的艺术创作之美。

安庆的书家多位都曾有幸拜在林散之门下。那时候,卢安民还很年轻,但在唐大笠、冯仲华等书家的引见下,他也曾带着自己的书法作品前去拜会这位“当代草圣”。没想到林老大加赞赏,并当场评价:“天马行空,可大器晚成。”

林老慧眼识珠,其实卢安民之成大器,是很早以前的事了,他的书法作品被很多拍卖行拍卖,被众多收藏家收藏。在一个浮躁的只认级别,不论真伪的时代,出身于草民,几十年隐居于清节堂内不动窝的卢安民能被如此推崇,学界之风公道如此,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欣慰呼?

卢安民快七十的人了,但他玩博客,写评论,与很多同年龄的书法家相比,显得新潮得很。有时候,对于一些年轻人的网上纷争,他也不作长者讳,当然多半是以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人品,投身于这场既有所谓也无所谓的纷争中,让人感觉他既有长者之风,却也热烈着和年轻着。我以为,这是难得的,也是卢安民之所以是卢安民的可贵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