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式传奇,彩色历史:读黄复彩长篇历史小说《梁武帝》

(2010-09-17 17:23:11)
分类: 散文随笔

复式传奇,彩色历史

                              ——读黄复彩长篇历史小说《梁武帝》

                                   胡竹峰

继获得普遍赞誉的长篇小说《红兜肚》后,皖籍作家黄复彩又推出他的新作《梁武帝》。通常来说,梁武帝这样的人物是用来研究的,这年头,此类的专家多了去了,但黄复彩却用他来作为小说的材料。应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南北朝为历史背景的长篇小说。

三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一直把自己和黄复彩当作魏晋六朝时人,长袍宽服,在山野小径间行走。我们是一对邻居,他住山头,我住山尾,得闲了,站在山冈上喊一声,然后邀三五知己在竹林下雅集……”

我不过说说罢了,黄复彩却当真和魏晋六朝较上了劲,他在电脑前夜以继日,整整三年,写出一部反映南北朝人物的历史小说。他选择梁武帝为核心,这是对的。梁武帝是六朝人物的高峰,通过对梁武帝的描写,能让我们走进一个亘古的时代,触摸那个时代的气息与相关人物的心跳。

                                      

《梁武帝》讲述南北朝时代南梁帝国由弱转强,由强而衰,以及最后走向灭亡的过程,是一部以南梁为主要视点来展现六朝波澜壮阔的史诗。

南梁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帝国,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南梁崛起于乱世,萧家总是有成有败,汉朝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南梁时,成也萧衍败也萧衍。像流星一闪,一座王朝大厦轰然倒塌。这巨大的历史落差与戏剧性的帝国命运中,隐藏了难以计数的神奇故事以及各路人物的悲欢离合。他们以或壮美、或纤细、或正气、或邪恶、或英雄、或平庸的个人命运奏响出一曲历史的交响乐。

就像当年的《红兜肚》一样,在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中,黄复彩力图艺术地再现一个时代的变故,一个人物的兴衰。以致我在读完之后,同样有种凝重的挥之不去的东西久久压在心头。

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有二:

一者,小说情节的跌宕起伏之后的一泻千里。写到最后,满目晚风夕照,让读者有落木萧萧之况味。

二,语言的黏稠。我觉得小说是语言和内容的有机体,没有一部好小说是用生涩的语言完成的。在这本书中,作家一改《红兜肚》中语言的雄浑与厚实,其文风绵绵,如江南雨天的湿润天气。

在此之前,黄复彩并未涉足过历史小说的创作,不过没关系,有些作家依靠经历写作,有些作家依靠才气与学识写作,黄复彩显然属于后者。

尽管每部小说几乎都是虚构的产物,而虚构本身却和记忆与经历不可分割,渺小的个人记忆和私人化的经历中躲藏着历史这个巨人,所以《梁武帝》是有现实情怀的,它和二月河式的章回体不一样,也和当年明月式的网络体不一样,我以为,这是属于皖籍作家的复彩体。

复是故事的繁复。宫廷朝堂上的尔虞我诈,文人雅集时的把酒言欢,战争欲来的八面来风,更有风烟沙场的兵戈相见。

彩是情节的好看,绚丽多彩。梁武帝是个复杂的人物,在内忧外患中维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稳固统治。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亲手夺得政权,又亲手丢失政权的帝王,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才艺俱佳的帝王之一。他对儒释道均有很深的研究,而且精通音乐、诗歌、书法、围棋。身为皇帝,生活上却极其简朴,中年之后开始素食,不到五十就不近女人,晚年索性丢掉国事沉湎寺庙香火之中,被人称为皇帝菩萨

将这样丰富复杂的历史人物用小说的形式再现于当代读者,是黄复彩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黄复彩的作品,很少抽象的玄思,也没有天马行空不食人间烟火的叙述。从《魂离》到《菩提烟魂》,从《弹簧枪》到《红兜肚》,从《变声期》到《梁武帝》,黄复彩从不醉心于迷宫般的形式,他的作品一如古城,一如水乡,说到底这是有生活的艺术,而不是仅仅有艺术的艺术。

基于这个原因,黄复彩的作品落到了实处,字里行间是家常里短,让人触手可及,能够置身其中。在这本书中,黄复彩写梁武帝对佛教的尽力扶持,与范缜辩论神不灭论的开明从容,写他想当白衣僧正的内心纠结,制断酒肉的力挽狂澜,与菩提达摩机锋对话时的尴尬,更有他对待爱情的柔肠百结:

那天晚上,萧衍在那架琴前坐了一夜。到了下半夜,恍惚中听到一阵熟悉的琴声。他有些兴奋,那分明就是谢采练的琴声。月下的空山如此宁静,谢采练在徐缓的弹奏中表达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期待,颤动的泪珠终于夺眶而出。一阵滚动的尾音后是乐曲的大幅停顿,那是欲言又止的叹息,又是凄楚哀婉的倾诉。接着,舒缓的弹拨重新开始,乐曲忽然大疏大密、大起大落,让人振聋发聩。就在萧衍沉迷在这荡气回肠的乐曲中时,随着一声轰然巨响,所有的乐曲戛然而止。睁开眼来,却是一个虚玄之梦。月光下,那只古琴自拦腰处猝然断裂……

很多年后,提起梁武帝萧衍,不识一字的六祖慧能如此定论:“武帝心邪,不知正法。”这样的评价,黄复彩也是有的。但作为一部小说,黄复彩留给我们的是大量的思考:一个王朝的由盛而衰,造成一个历史人物悲剧的渊源,乃至佛教与人生,佛教与社会——这才是此部作品的关键之所在。一方面借古说今,另一个方面则是一位作家对时代举重若轻的艺术表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