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五日游之第二天:景德镇
(2010-01-21 20:50:48)
标签:
景德镇瓷器中国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一车都是导游,又都年轻得像一群高中生,车上就不乏活跃的气氛。一路上美女导游们轮番上场,说故事,猜谜语,做旅戏,唱歌,只是夹杂着我这么一个老头,不苟言笑,显得很不合拍。
此行的目的地是景德镇。
景德镇我前后去过两次。第一次大约五年前,去东至昭潭中学看我的一个同学和我的一个学生,附近的几个学生都来了。因此处离景德镇很近,饭后该校的校长陪着一同前往景德镇游览。原以为景德镇是一片烟雾弥漫,结果却是很干净很清爽的一座城市,到处都是陶瓷雕塑,打造出一个瓷都的景象。只是那一次我的一个学生因为中午喝多了,在古窑参观时,不慎碰到摆瓷器的架子,打碎了一只花瓶,只好按他们认定的价格赔钱了事,好在并不昂贵。第二次是去年九月,鲁生开车,为我的新居去景德镇买一批瓷器。这一次,算是第三次了。
假日旅行社的邱总向大家介绍景德镇以及中国瓷器时,突然话锋一转说,此行有一位深受大家尊敬的老师,他就是黄复彩老师,下面,请他介绍一下景德镇和中国瓷器。真是打了我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两次去过景德镇,但对这座城市,对中国瓷器,并没有任何研究,甚至连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只依稀记得从前看诗僧苏曼殊的小说,说到英语“china”,翻译成中文就是支那,而此前另一位僧人则认为,“支那”的意思即是思维,这与中国人善于思维有关。瓷器在英语中被称为china,而“中国”的英文也是china。邱总把话筒递给我,却是不能不接了。于是就说了以上的关联,也不知说清楚了没有。接着又想起我的小说《红兜肚》上一节关于景德镇的描写,朱子尚婚前,父亲曾带着他前往景德镇购买瓷器,遇见一个私窑正拿一个小哑巴祭窑神。当人们举起装扮一新的小哑巴正要扔向窑火的一刻,从未说过一句话的小哑巴突然大叫一声:“妈呀!”朱子尚的父亲良心发现,说:“没娘的孩子也是娘生的,放了他吧。”朱子尚的父亲将小哑巴带回浦河,哑巴视朱家为恩人,从此以后,不管社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以命护卫着朱家大屋。
中国是一个神的崇拜国度,但凡与平生要紧的东西,都要制造出一个神来,如土地神,财神以及山神、河神等。《战国策》中有西门豹治水的故事。西门豹任邺县令时,曾将几位以祭河神为名,专事敲诈勒索的官吏以及巫婆扔进河中,以惩治那些以迷信害人的把戏。在窑里烧瓷器,当然也就有窑神了。我小说中的故事既来源于西门豹治水,也来源于道听途说来的民间传说。也不知道这些导游美女是否能理解我的故事,总算交待过去了。我这才知道,假日旅行社请我来的目的并不是别的,而是希望我能够为他们的冬季培训增加点内容,仅此而已,便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