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收到书稿的三校

(2006-11-17 08:04:08)
    昨日收到书稿的三校。
    去年11月23日,小说一稿划上最后一个句号,我在最后一页郑重地写上:2006年11月23日一稿于宜城。今年这个时候,三稿校样就到了,总结起来,这本书可谓二快:完稿快,一稿三十万字只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出版快,如果出版顺利,年底新书就会上市,周期只有一年。想起我的一些文学朋友的书在出版社一放就是三四年,我真算是大幸运了。不论这本书上市上的效果如何,对于我来说,都是应该值得纪念的事情。
    书稿上半年被出版社认定后,我于今年七月又专门去妙道山改了第二稿,后根据出版意见,九月又做了第三稿的修定,至此成书后近四十万字,可谓浩浩巨著了。电脑上一次一次地读,已经没有了快感,就像一位编辑所说,再好的书,连读三遍就味同嚼蜡了。但是,当排成书样,做了美术编排的校样摆在面前,还是有一种新鲜感。校到晚上下一点,差不多校了二百多页。捧着这个即将问世的“婴儿”,就像一个临产的母亲,还是有着说不出的欣喜和快慰。
    就像石楠所说,遇到了一个好编辑。刘先生果然是一个不错的人,我们已从最初的相互称老师,称先生,改为直接称名道姓。
    读着校样,最让我惭愧不已的是,尽管我看了一遍又一遍,但还是有不少错别字,包括一些不易识别的错别字,编辑都给改正过来,可见编辑有着怎样的细心和怎样的文字功力。个别看来不怎么妥当的叙述,编辑直接做了文字修改,居然也能天衣无缝。当然,也有一两处精彩的细节被删除或改动让我惋惜,但我似乎也能理解,当一些无法言说的东西左右着中国的出版界,当作家们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写自己认为想写的内容时,这些改动和删削也许是必要的。
    前日钱英电话来,说到他与刘先生的通话,刘先生说:“我看好黄复彩的这本书。”应该说,这的确算得上一部比较优秀的长篇小说,这一点我也自信。当然,当我重新再读书稿时,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遗憾。譬如有些地方还可以展开来写,有些地方可以这样写,而不必那样写。但出版社已不允许有太多的改动了。怪不得有作家说,出书永远是一个遗憾的事情。
    同时收到的还有出版合同的正式文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少林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