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想者,孤独者

(2006-05-15 11:52:54)

上午接到一个合肥女读者的电话,说她在读到我发在510日新安晚报“人生百味”上的《想在山里安个家》一文后,大有感触。她打电话到新安晚报马丽春那里,这才要到了我的电话号码。她在电话中说,读了我这篇文章,似乎真正找到了知音。她又说,可惜你是个男的,要不,我真想同你一起去山里买块地,一同过山里的日子。

10号那天报纸出来的当天,安庆一帮年轻的文学朋友请我们几个“老头”吃饭。几个小兄弟们在见到我的一刹那,表情都很复杂,我想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我的白发。此前,已有一些熟人在见到我后不由自主地表示惊诧。我想,这不怪他们,是因为我这些年伪装得太深了,以致终于失去了自己的真面目,因此,一旦我露出真容时,他们不习惯了。由白发,自然地又谈到当天的新安晚报,一个靠近我坐着的年轻朋友终于悄悄地,充满同情地说:“黄老师,看到你的文章,让人感到一种凄凉的感觉。”

据说马丽春那里也有人反映,说黄某人的这篇文章写得太消极了,主张避世云云。马丽春回答说:“我这里是人生百味,什么样的人生都应该有表达的机会。”马丽春的回答是智慧的,她只能这样回答那些人。

然而,也有人向我提出,你的这篇文章写得很超前。他所根据则是我文中的一句话:“将来的乡村,尤其是美丽的乡村,是少数富人和有闲阶层居住的地方。”

积极也罢,消极也罢,那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所决定的。你能认为美国人梭罗在瓦尔登湖边筑一间小屋是一种消极吗?历史上包括法国人蒙田、中国人李叔同在内的许多思想者都是孤独的,他们在当时当世都被人说成是消极避世者,然而,当大众的情绪在同一个理念中终于形成某种误区时,孤独者的思想才是真正的积极而入世的态度。回观我的那篇随意地写在博客上,后来又作为投稿的文章,其中的观点哪怕只有少数人认同,但起码是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只要有一个人认同,那我也算是找到了知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