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了长虹!
自己在选择操作品种的时候,习惯于从宏观环境与趋势到微观变化与条件进行逐次梳理,并希望能借助这样的逻辑和方式来精选出能够跑赢大市的品种。长虹股价表现的鼎盛时期正处于国内第一波城市化进程的早期,在当时市场规模较小、可选品种有限的前提下,城市化进程开始后由于宏观经济成功‘软着陆’而带来的家庭化消费浪潮让长虹股价出现超预期表现并树立了当时的‘龙头’地位。但这已是事过境迁。抛除概念与题材不谈(这些多得很,有我们已经知道的,还有主力以后会创造的),自己现在为什么又选择了长虹呢?
在运用自己有限的能力分析经局势和从一段时期来的领导层态度动向以及策推出和舆论导向的演进变化,认为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选股思路首先应在‘内生导向、消费驱动’的大框架下进行(本人同样认同‘绿色低碳’这一主题,但认为存在一些硬伤,而且在挑选具体品种时感到为难,觉得尽管有获利机会但收益率可能有限)。自己在理解‘内生导向’的时候是除了宏观层面的因素外,还包括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及其商业化进程以及空间的相对广阔;‘消费驱动’更结合以下谈到其他因素。
个人认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城市化进程已步入中期而城镇化进程则刚刚开始,这一过程涉及面也许更广,在二、三线地区具备渠道和市场优势的企业会更加受益(这也是为什么自己没有选择大家所熟知的某些绩优股的原因之一)。基础消费品以外的消费升级驱动下的可选消费品面临新一轮的增长,与文化娱乐有关的家庭和个人数字电子产品的增长周期已经到来(没有选择汉王科技,是觉得价格太高,自己没有能力预见到天花板上面居然还有露天花园!)。
国内家电企业长期处于‘组件拼装、外观包装’的阶段。海尔强在品牌、海信长于营销、长虹则精于渠道,各有优劣。二季度开始的大规模市场投入也许可以让长虹能够在品牌营销上逐步弥补短板,但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关键性的上游产品和组件的商业化可以使长虹有机会改变因为品牌附加值较低而导致的毛利率低下的现状,并且也具备了在价格战中胜出的重要条件。我也关注企业的研发能力,但在认识和利用概念之外,个人认为应更关注技术、专利的商业化进程和效果,‘好产品’并不等于是‘好商品’(有机会以后再谈这个),在这一方面,长虹已经取得阶段性的突破。
企业并不等于股票,只有主力资金的积极动作才会促使一只‘好股票’的产生,否则,不少人会整天对着一个‘好企业’欣赏却又不得不郁闷地面对一只跑输大市的‘坏股票’。再多的散户加起来也不会成为主力的,因为他们无法形成合力。我们应该在选择某个品种之前先弄清楚其中的机构主力都是些什么角色。‘广发小盘’属于‘广发系’里表现比较优异的;‘诺安平衡’也并非平庸之辈(不要只看到它目前的净值,要了解它的累计净值和收益对比曲线);招商证券也非等闲之辈,但持仓有限,不高估它的力量,只留意它的态度。前期在10大股东之列的‘东海理财3期’也是他们几兄弟里比较好的。某个有名的大户也出现在主要股东的名单里并非儿戏。除此以外,主力机构之间的协同性也非常重要,否则,人心不齐、泰山难移,这个,有经验的朋友在前期通过长期跟盘看盘后自然会有一个大致的结论(各位也要在今后预防一些针对这一点的迷惑性的手段出现)。长虹一定不是股价表现最好的品种,但它却是自己有信心把握跑赢大市的品种;因为风险低、所以收益有限,因为安全、所以我心里不乱。
长虹也是目前市场里少有的具备‘股、债、权’杠杆效应和交叉套利效应的品种,今后会更加突出;长虹也其实不存在根本意义上的‘空头’,做空是为做多服务的;在沪深300品种里,它其实是融资融券的受益品种,不要只看那份90只股票的名单,长虹有它自己的效用。上面这些这里不详述了。
很多条件都具备了,但也并不意味着股价就能够按照散户朋友们的愿望马上就涨,而且是一往无前的高歌猛进。还需要时机、还需要等待某些触发点的出现。集团公司、上市公司、证券机构、产业基金、管理层(这个还不敢确定)也许会谋划一盘利益大餐(只是整理研究一些分散的、似乎并无关联的信息后自己的直觉),谁知道呢,我们知道的总是有限的。个人看法,与朋友们共享。(作者:三只眼的刺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