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9208633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2011年07月21日的日记
(2011-07-21 16:48:37)
标签:
杂谈
分类:
网事悠悠
人民网评:中国网民表达的热情,举世罕见。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判断。这些天,被质疑7年19次当选的成都“听证达人”胡大妈,被网民围观,尽管后来证明不是托儿,留下的话题却颇为沉重:为什么听证会报名者寥寥无几,以至于胡大妈频频中签?那些群情激昂的网民,为什么在现实中纷纷“隐身”?对于听证会等诸多问题,网民在虚拟世界“愈战愈勇”,现实问题却“无人问津”,这是网民与治理者必须共同面对的课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4.85亿网民的资源,让他们在虚拟世界中的热情转化为改善现实的力量,对治理者来说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本人评论:由于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人需要关注的事愈来愈多,要求网民都有胡大妈们退休老人的时间与精力,去频繁报名参加政府部门繁琐的"听证会"并不现实。至少对大多数为温饱,为孩子,为工作,为生计奔波的人来说,能上网围观一下就不易了。向胡大妈们学习,但还是面对工薪族,民工族的现状吧。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即刻”搜索未来(人民日报2011,6,22)
后一篇:
网络时代的回应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