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一位伟人说了句正当时的话:学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好像从此后,许多政协委员和“成功人士”,开始了没完没了的“鹦鹉学舌”。
就一般人经常听到的,就有,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普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文明礼貌要从娃娃抓起。甚至还有过马路要从娃娃抓起,进卫生间要从娃娃抓起,吃饭喝水要从娃娃抓起,等等,等等。从娃娃抓起,成了某些成年人推卸自己责任,而又要表现自己博学多才、高瞻远瞩的口头禅。
如今,“从娃娃抓起”,已经登堂入室,进入了若干政府机构和政治会议的言论场。
在某些“国粹”级人物的鼓捣下,教育部只好表态:今年起在小学开设京剧课,让小学生大唱“样板戏”;而本次“两会”,又有几个唱歌的男男女女,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将中国文化繁体字这个国粹,“从娃娃抓起”发扬光大。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人大和政协会议,在广泛征求大多数国人和文化人的意见的基础上,就确定了“简化汉字方案”,在全国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作为一项国家文化发展的基本国策,今天这几个男女委员是真不知道呢?还是无事生非?
不能说,所有的从娃娃抓起都不合适,但某些人口口声声的“从娃娃抓起”之说,好像不全是这么回事。
某些“国粹”级人物,动不动就把“国”字号的东西搬出来吓嘘国人,京剧是,繁体字更是,好像谁都可以说出来一大通“国粹”来。
“国粹”是啥玩意,不妨请教一下鲁迅先生。鲁迅对国粹派的批评是不留情面的。他说:“
什么叫“国粹”?照字面看来,必是一国独有,他国所无的事物了。换一句话,便是特别的东西。但特别未必定是好,何以应该保存?譬如一个人,脸上长了一个瘤,额上肿出一颗疮,的确是与众不同,显出他特别的样子,可以算他的“粹”。然而据我看来,还不如将这“粹”割去了,同别人一样的好。”
这些无聊的“从娃娃抓起”说,从理论上讲,一千个正确,一万个没错。就好像在说“人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不然就会死了”一样。整个就是一个屁话、空话、套话,说了和没说一样的废话。
把现在应担任的责任,把当代成年人的责任,用一句不痛不痒的“从娃娃抓起 ”一推了之,是某些大人习惯做法。至于现在怎么办?我们的大人还有一句:今天的天气哈哈哈;而那些男女“唱歌家”还在没完没了高歌:“明天会更好”、好得不得了,呜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