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张报纸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一个新词:虚置。
记者介绍说,“虚置”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而所谓虚置现象,作为中国社会“潜规则”中的一种,已经“自然而然”地存在许多年头了。
所谓虚置,通俗地说,就是若干已经公布并要求严格执行的官方规定或文件、已经实际存在了若干年的社会公约、已经正式宣布了的某些规章制度等等,会在许多不明不白的场合,被某些人(当然不是普通老百姓了)不明不白的虚置了。明说了,就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
我个人以为,曾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也就是“虚置”的一种非正常表现吧。到如今,所谓的“下有对策”,恐怕都不再需要了。大家好像都心知肚明,对于一些明显不符合“上有政策”的做法,根本就没有什么知情人公开表示反对。因为的所以,自然的道理,一切的一切,虚置即可。
如果一定要举什么例子,我想很多人都可以举出一大把来。最大的例子可能是:庄严的《宪法》,还有若干相当级别红头文件,在某些关系个人利益、部门利益和某些大人物的面子前,由于种种人们不知道的内幕,在一些时间和地区,不声不响地被人为虚置。
实际上,“虚置”法律条例或规章制度、“虚置”党的决议和理论学说,“虚置”国家发布的、对本地或本人某些方面不利的红头文件,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平常的现象,如今没有人感到奇怪了。
如果某些时候,面对被人为虚置的现象,还有人提出质疑,说要遵守规章制度的话题,就一定会一个声音在叫: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管他什么规定。而更多时候,你所谓的质疑,根本就没有当事人搭理。
所谓虚置,也就是典型的人治吧。而“揣着明白装糊涂”,大概是虚置的另外一种表述。
被称为虚拟的网络,由于有了强大的信息传播和互联功能,今天已经逐步走入了我们的社会。
而虚置现象,由于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功能,也已经一天天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潜规则”之“虚置”,看来还要继续发展,悄悄演变,并且还会有更多新的形式。
如何解决,不得而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