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些文章(史、哲学及其它) |
对这些困难的解决似乎可以完美地证明内格尔关于死亡是一件坏事的论断(或者更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说明其合理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通常人们认为生存中是有好处的:各种经历、名声、快乐等等。但是事实上人生也是充满苦难的:疾病、伤感、折磨,甚至,对于某些人——如奴隶——而言,生存带来的苦难往往超过好处。一种极端的看法来自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那里,他认为“人生就是在痛苦与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地摆动着,事实上,痛苦与无聊两者也是人的两种最后成分” [6]而如果事实确实如此的话,也就没有所谓对生存的好处的剥夺。事实上,在叔本华看来,情况完全不同,他说:“我们对于生命的眷恋不应该是对死亡的恐惧,并从死亡所产生的,而是直接根源于意志,这是没有认识力的盲目的求生意志” [7],对死亡的抗拒完全来自不可理解的盲目的意志。
尽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同意叔本华的悲观论调,但是,我们确实常常看到的那些孜孜不倦的成功者们常有的膨胀的欲望、精神疲惫和空虚无聊,以及城市里随处可见的乞讨者这些至少可以说明,认为生存总是能够带来好处的看法是有困难的。
一种可行的解决的办法是把这种好处看作是潜在的、可寄望的,即将我们讨论的好处(或坏处)视为“抱有可能或不可能满足的希望,具备可能或不可能实现的潜能” [8]。这种方法无疑是可取的,因为人们在面对困难——甚至有时候是巨大的痛苦——时确实常常抱有某种希望,并因此获得某种能力去摆脱困难或痛苦。
同时,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把经历本身而不是其所可能带来的潜在好处作为对生存的肯定和被死亡所剥夺的真正有意义的一切,并认为正是因为死亡剥夺了经历本身,(3)因而是一件坏事。或许在他的文章里头,内格尔是这么说的,但正如我在注释里提到的,这可能并非其本意。而且对于人们为何倾向于获得各种经历而不是获得这些经历所能带来的好处,这些作者无法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而对这种潜在的、可寄望的好处的假设不仅符合我所列举的事实,而且它可以解释许多因绝望而自杀的现象。
另一个问题在文章《死亡》的最后被提出来了:这一可能性(3)未被实现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幸,或者它是否取决于人们可能自然地期望的是什么。显然,损失的程度应该由被剥夺的潜在好处的大小来决定,而这种潜在好处往往取决于人们的期望。取消一个奖励带来的失望,往往和奖励的价值大小直接相关:对于一个学者而言,被取消一个100元的彩票所得是微不足道的,但被取消已公布的诺贝尔奖资格(4)则可能是灾难性的打击。这样的期望有时候是主观的,有时候则是一种普遍的期望,因而可以部分的认为是客观的,“济慈和托尔斯泰”的例子便是关于这种客观期望的一个。
不过对于我们所讨论的死亡而言,主观的期望可能更重要,正如接下来我要谈到的,由于死亡来临具有的不确定性,这种主观期望可能受到更大损害。
这个问题的提出基于一些现实问题。可以先看看这样的假设:假定我们每个人都在过完80岁生日之后的第二天死去(同时假定没有任何导致死亡的灾难),那么,我们还会认为死亡是一件坏事吗?也就是说,如果死亡是一件完全确定的事,从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期望——从时间上来说,并且不管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是一致的,我们还会认为死亡是一件坏事吗?
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因为这样的假设是苛刻的,这种经历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空白。但是我们可以换一个例子,假定某个人借给读者20万元,可以考虑一下两种情况,第一,在合同里规定10年后偿还本息,10年之内不能讨回借款;第二,那个人可以随时讨回借款,但要减少他应得的利息。那么,很显然,第二种情况是不让人满意的,因为它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尽管读者可能因此少付利息。这些例子说明,人们并不喜欢不确定的事情,(5)如果这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它将有助于我们对上面提到的问题的解答:尽管难以明确地知道确定日期的死亡是否是一件坏事,但至少比不确定的情况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