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莱坞,为啥玩不了中国“侠客”?(组图)

(2011-07-26 22:48:58)
标签:

文化

    熟悉美国大片的观众,一定忘不了好莱坞,平心而论,那的确是个好汉云集、美女流连的风水宝地。前些日子,听说美国人已经相中了“竹林七贤”这个题材,打算利用好莱坞的人马和钞票,拍摄一部大制作的影片。听到这个消息,不知是该兴奋呢,还是该失落,反正历史题材明摆在那里,美国人可以拍《埃及艳后》,日本人也可以改编《西游记》。只是,我担心美国人不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说心里话,“竹林七贤”等于中国古代的文坛“侠客群”,他们不但有鲜明的性格,而且更有出奇的本事,可喜,这样的文坛高手、社会名人,居然要跳进电影院里,能怎么样呢?或许,即将迈进拙劣而市侩的好莱坞版本。说到这儿,想絮叨几句我对“竹林七贤”的肤浅看法。下图:吸引观众的美国电影。)
好莱坞,为啥玩不了中国“侠客”?(组图)
好莱坞,为啥玩不了中国“侠客”?(组图)    《晋书·本传》开列了“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贤”怎么解释?当是德才兼备的人物吧。显然,把这些乖张、怪异的七个人称为“贤”是糟蹋汉语的褒义词。
    嵇康爱骂街,公开和司马政权唱对台戏,还当面奚落司马昭的亲信钟会,最终被推上法场,身首异处。据说,嵇康擅长弹琴,临刑前,还当着三千太学生的面演奏了最拿手的《广陵散》。死,如何慷慨悲壮已不重要,关键是他以言罪人,白白拼上了性命着实可惜。斗争与借口无碍,但与方式有关。一介书生,三尺微命,没有任何自卫的武器,只图一时痛快而引颈就戮,世人就有理由怀疑他无畏背后的真实性。即使逃过司马氏这一劫,也还有更糟糕的结局等待他。嵇康与那个时代实在是格格不入。他根本不能替老百姓做点什么,只有添乱子、找麻烦、徒增谈资的份儿。
    阮籍稍微温和一些,他“不与世事,酣饮为常”,整日纵酒谈玄,却从未泯灭那颗高傲的心。“阮籍登广武而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其名。’”他所谓的英雄还不是“老子天下第一”?有做英雄的机会,你拒绝;当一介草民又不甘心,对别人的声望和成就一脸的瞧不起。那么,当时势造英雄的关口,你在哪里呢?喝酒,清谈,说风凉话……《论语》有言:“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与司马政权不共戴天,干脆不为政治浪费唾沫,何必还吃一个、看一个呢?对常人来说,“哀大莫过于心死。”而阮籍这样的人,则“哀大莫过于心不死”啊。(下图:在中国很有市场的文坛“侠客群”。)
好莱坞,为啥玩不了中国“侠客”?(组图)  刘伶是彻头彻尾的醉鬼,这几分深沉的醉意增加了他隐士的风度。据说,他常乘鹿车出游,随手携带一把酒壶,身后,跟着一名荷锸的仆人,刘伶吩咐过:“死便埋我。”《道德经》有这样的语录:“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刘伶不眷恋这副臭皮囊,死了更清爽,索性躲藏到对头与时间都找不到的地方。
  俗话说:“光棍不斗势力。”“竹林七贤”空有满腹才学、一腔报国之志,可惜,生不逢时,寻求不到政治上的合作者。退一步,即使能达成两相情愿的合作,以“竹林七贤”的性格,久居人下恐也难以长久。说时势造就了他们的隐士身份,还不如说性格左右了他们的命运走向。嵇康鼓吹的“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根本就不是巍巍庙堂上的主旋律。明知报国无门,还念念不忘“封侯印”,加倍的痛苦使这七个人选择了比原来更夸张、更慢世的生活方式:纵情山水,酗酒吟啸,抨击时政,臧否人物。
  隐遁,反倒招来世人注目,或可认为他们夸张的表演纯系一种“行为艺术”,一旦找不到识货的买主,就枉费心机。姜尚、孔明是为数不多的几名幸运者;而大多数更有才能的隐士,只能像“竹林七贤”一样,“朝如青丝暮成雪”。中国从来就不缺少人才,也从来不在乎埋没人才。你生、你死、你做五花八门的夸张表演和“行为艺术”,没有权门来捧场,最终也是无谓的挣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