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劫持韩寒的“网络暴民”

(2008-09-25 02:30:36)
标签:

文化

   这些天来,韩寒与谈歌闹了一场误会:韩寒假设要解散中国作协,谈歌假设要当韩寒他爹,下一秒就掐死他……说来说去,还是打比方,双方都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谈歌出来澄清事实,表明自己并无恶意;韩寒则笑而不答,谁肯跳出来捡骂呀?平心而论,这两位都是我尊重、喜爱的优秀人物,伤害到哪个,都喊遗憾。其实,犯不着为一句玩笑话,气得两眼冒火,争得鸡飞狗跳。这桩误会,反倒暴露出三件毛病,发人深省:
    (1)韩寒,特例独行,标新立异,给网络世界提供了“叛逆的快感”。
    说心里话,韩寒的出现,是当代中国文坛一道“希望之光”。他有才气、有思想,叫人非常喜欢。难怪谈歌先生私下阅读他的作品,惊叹什么叫“后生可畏”。韩寒没有历史包袱,别人不好意思说的话,他敢说;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他能看到——这的确是水平问题!能够走在时代前列,特例独行,标新立异,这本身就是值得尊崇的人物。如果不珍惜这些独特人物,恰恰应了郁达夫那句话,变成了不知好歹的“生物之群”和“奴隶之邦”。谈歌与韩寒的争论没什么了不起,毕竟,韩寒的特例独行和标新立异,给热热闹闹的网络世界,带来了“颠覆的快感”和叛逆的形象。颠覆和叛逆,总能叫万千看客集中注意力,兴奋,快活。谁也不知道,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2)韩寒,日渐圆熟。一方面,受自己的惯性驱动;一方面,受“网络暴民”的劫持。
    如果说,韩寒已经完成了从“愤青”到“名家”的角色转换,那么,日渐圆熟的韩寒,已不知不觉担负起了自身的社会责任——不管是优秀车手,还是卓越的作家,都无法生活在真空里。尽管他不再是“青涩”,也无须用夸张的手法,博取更多的眼球和更大的人气,但韩寒也受惯性驱动。比如,他必须语出惊人,必须标新立异……这么干,必须支付一种代价,那就是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列”。被自己的惯性驱动,当然非常不自在;更令人忧虑的是,还得不知不觉地遭受“网络暴民”的劫持。被“定势舆论”捧起来的人,很难改变自己,就像韩寒,他不得不保持颠覆、叛逆的角色。他逃不出这个圈子,爱热闹的网络看客,也愿意他这么热热闹闹到玩下去。
    (3)“网络暴民”的集体劣根性:热衷于破坏,而毫无建设性。
    重申一句,谈歌与韩寒的误会,起于“网络暴民”的观赏需求。本来,谈歌与韩寒所代表的两代人,都没有恶意。区区一句玩笑话,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犯得着好事者两头儿“拴对儿”吗?偏偏“网络暴民”就有看热闹、打太平拳的习性,惟恐天下不乱,恨不得“老谈”跟“小韩”,撕扯在一起,两嘴毛。说句公道话,这两位作家,做得相当有尺寸,彼此只想讨论问题,而不愿陷入娱乐的漩涡。可惜,从大量的网上留言发现,很多围观者,既希望事情闹大,又对双方的理智失望。借马三立那句幸灾乐祸的相声台词:“高兴嘛?没火苗子!”足见,网络上潜藏着一大批“暴民”,他们喜欢出事儿,喜欢鸡飞狗跳,喜欢与己无关的“火苗子”……称之为“网络暴民”恰如其分,他们集体的劣根性便是:热衷于破坏;而号无建设性。假如谈歌与韩寒咬起来了——很好!假如两方面的“粉丝”一团混战——更好!再如东风压倒西方、或者西方压倒东风——简直不能再好了。换句话说,热闹就好!其实,这些在网络上袖手旁观的看客,只注重娱乐,而不关心文化;只希望火并,而不在乎结果……他们只叫嚷,这不行,那不行——究竟怎么行?谁也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最终,打一顿糊涂架,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为什么会有这种局面?不就是玩吗?乐呵乐呵得了,哪管他张三对、李四非?看起来,好像口诛笔伐、义愤填膺,其实都是“逗你玩”。闹到最后,撞得出智慧的火花吗?恐怕还是满地鸡毛,没人收拾。何必呢?但愿谈歌、韩寒两位先生,万勿被这些“网络暴民”带进地沟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