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标签:
365沪语上海闲话语言文化上海话的“傲慢与偏见 |
分类: 品味文化 |
锡贼;还有山东人吃麦冬、昆山城隍、崇明人阿爹……老上海的这些戏话,算
上是活的方言化石,反映过去的一些海派看法,却让外地人平白无故地“躺枪”了。看见绍兴人,都叫“绍兴师爷”,以为做师爷、讼师的都是绍兴人,都会卖弄文墨口才,把死的说成活的。
时,很多江西人到上海来,都从事“钉碗”(补碗)的行当,补碗时,来回拉动旋钻的声音“磁-咕-磁、磁-咕-磁”,上海话就调侃起来,说江西老表都“自顾自”的。
江阴强盗无锡贼,倒未必说江阴出强盗、无锡出小偷,上海人跟这两个地方的移民混(相处)熟了,觉察到江阴人很豪爽、无锡人“贼精”(精明至极的意思),就用“强盗”和“贼”两个词当形容词,夸张地调侃江阴人和无锡人。上海话拿外地人说事,虽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是难以掩饰其中傲慢和偏见的气息,生活中调侃戏说起来,分寸把握,要特别讲究。原标题:《上海话的“傲慢与偏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