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2022-05-05 13:15:50)
标签:

365

沪语

上海闲话

语言文化

上海话的“傲慢与偏见

分类: 品味文化
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沪申故事: 上海话中的偏见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上海话,除了其中百分之二十的本地话,绝大多数是南腔北调糅合而成的。五湖四海的人来到上海, 包容了五湖四海的乡音,上海话对各地方言甚至本地话,都有些傲慢与偏见的。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一百多年前,上海人是凭乡音来表明自己的来路的,分开来讲,一个一个都是不同来路的外地人,合起来看,都是海纳百川、见多识广的上海人。海纳百川的上海, “合起来”的上海人,调侃“分开来”的外地人,听起来,也多少有些傲慢与偏见,有些说法还流传到今天。
      譬如:绍兴师爷京片子;江西老表自顾自;南京拐子徽骆驼;江阴强盗无
锡贼;还有山东人吃麦冬、昆山城隍、崇明人阿爹……老上海的这些戏话,
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上是活的方言化石,反映过去的一些海派看法,却让外地人平白无故地“躺枪”了。看见绍兴人,都叫“绍兴师爷”,以为做师爷、讼师的都是绍兴人,都会卖弄文墨口才,把死的说成活的。
      江西老表自顾自,由于过去江西移民湖南的多,所以许多湖南人视江西人为表亲,称为江西老表。那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
时,很多江西人到上海来,都从事“钉碗”(补碗)的行当,补碗时,来回拉动旋钻的声音“磁-咕-磁、磁-咕-磁”,上海话就调侃起来,说江西老表都“自顾自”的。
      安徽商人吃苦耐劳,那些经商致富的大老,当地人叫“老大”,徽州方言发le to音,上海人听起来像“骆驼”,他们说“徽骆驼”,就讽喻一些坚忍能熬、闷声不响发大财的人。
     125@365沪申故事:上海话中的偏见江阴强盗无锡贼,倒未必说江阴出强盗、无锡出小偷,上海人跟这两个地方的移民混(相处)熟了,觉察到江阴人很豪爽、无锡人“贼精”(精明至极的意思),就用“强盗”和“贼”两个词当形容词,夸张地调侃江阴人和无锡人。上海话拿外地人说事,虽然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但是难以掩饰其中傲慢和偏见的气息,生活中调侃戏说起来,分寸把握,要特别讲究。原标题:《上海话的“傲慢与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