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文学名著《红楼梦》流传千古,引来许多文人墨客趋之若鹜地深入其中,考证、研究、探讨。文学巨著,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厚重,每次来到大观园,触景生情,总是生出许多感想,也学习了不少知识。皇亲国戚的一位妃子,在省亲之夜,游幸之后,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也就是现在的稻香村。

园子的东边有一处看似农家院落,柴门一侧悬挂的酒幌已经褪色,竹篱笆边种上了一蓬蓬的马蔺,也称作马莲或是马兰,已经过了开花的季节。马蔺坚韧的叶子晾干以后是极好的捆扎材料,以前市场上很常见。门前杏树林里,红杏落尽,只留下密密层层的绿叶。院子外边的一小块麦田,黄熟的麦子已经收割完成,周围满塘荷花环绕着这块翻耕过的土地。

走进柴门,一棵枣树舒展着枝叶,遮盖了夏日的阳光,绿叶之中可以寻见青青的枣子。紧邻着是一架葡萄,一串串绿宝石般的葡萄挂着白霜,包裹在茂盛的葡萄叶下,一座石桌,四只石鼓就安放在葡萄架下。坐北朝南的正房门楣之上,悬挂着一块黑地金匾,上书《稻香村》三个鎏金大字。屋里置放着主人李纨的塑像,栩栩如生。正房与厢房有一段雕梁画柱的彩廊联接,东厢房现在成了售卖纪念品的小卖部。房前两棵粗壮的大树底下,放置着一座汉白玉的石桌石鼓,是纳凉品茶的好地方。

房前的空地上,一左一右夹上了矮矮的竹篱笆,左边种上了苤蓝,宽大的叶子泛着油亮的绿色;右边撒上了葱籽儿,拱出土的小葱细细的,邻近栽上了沟葱,刚刚培土起垄,西墙铺满了爬山虎,抵挡着炽热的阳光,好一派农家风情。

说起稻香村,人们更熟悉的是老字号《稻香村》。生于1715年的曹雪芹,半生潦倒,写了一本书,三十岁上初步完成了《石头记》,也就是现代的《红楼梦》。取曹雪芹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稻香村为名,1773年苏州稻香村创立。成为了国内食品行业公认的民族品牌。稻香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制作技艺和卓越的品质信誉,被誉为“糕点泰斗,饼艺至尊”。

一位喜欢看小说沈姓的点心店店主,选择了《石头记》中的稻香村为名,成就了货真价实的中华老字号。“稻香村”遍布大江南北,成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放心店。每年春天,应季的鲜花玫瑰饼是我的最爱,一杯鲜奶,两块点心,令人口舌生香,余味儿绵绵,过了季节玫瑰饼的口味就淡了。
虽然才子佳人赐名“浣葛山庄”,却难以抵抗世俗平民的喜闻乐见。“稻香村”景色依旧,名号却根植于大江南北,并非是字面上的华丽,而是“稻香村”传承了中国社会的那份诚信。


《卷珠帘》洞箫演奏:祝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