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亭子的题咏,道出了周围景观的意味。炎热的夏天,大概除了北侧高耸的排云殿和佛香阁,面对昆明湖的一池碧水,游人们大都匆匆而过,难以留下更多的记忆,更难以品味其中妙处。只有当年的皇亲国戚,独自享受这人间美景的时候,才能实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因为,这座园子本不是为平民百姓建造的。

秋水亭是长廊中的第三座亭子。“秋水亭”匾额与北檐匾额“三秀分荣”都是清漪园的旧物。最能够体现秋色的景观,应该在颐和园的西南方向。宽阔的昆明湖水面与朦胧的西山,隐约可见的玉泉山的高塔,映衬着朦胧的秋色,仿佛是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

端坐在秋水亭里,眼前水天相映,“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亭子里东边彩画“岳飞枪挑小梁王”激战正酣;上方匾额“禀经制式”,告诫人们遵从儒家经典,才能创造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西边彩画“竹林七贤”神态各异,上方匾额“德音汪濊”,为古代帝王歌功颂德。一片秋色里,收获的是精神层面的说教。

清遥亭位于长廊的西部。从长廊里一路走过来,经历着一年四季。西堤如一条绿带飘向远方宽,广阔的昆明湖面烟波浩渺。冬季湖面冰封,漫天皆白,背靠万寿山,这里是园中观赏雪景的最佳地点。身披暖裘,拥毳赏雪,只是在古诗中才可品赏的意境,清遥亭正是好地方。

清遥亭以清为主:东西两侧的匾额分别题:“云郁河清”,“俯镜清流”。东边彩画是三国演义的故事“单骑救主”,西边彩画“三英战吕布”。清遥亭北侧匾额“斧藻群言”,还是提醒君主广泛采纳众位贤达之言。
长廊的末端,接近昆明湖的西北角,再往前行,就是石舫了。回首走过的路,觉得五彩缤纷,似乎有一种什么也记不得的感觉,无从说起。是啊!上下五千年,汇聚在一座长廊里,虽然日月星辰高照,春夏秋冬轮回,在历史的长河里,人只是一位小小的过客,人生百年,在悠久的中国历史里,哪能寻得见踪影呢?四季亭引领着人们温习祖宗五千年的历史脉络,教习着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复兴之道。正是这座皇家园林走进寻常百姓家以后的一些感悟。

《四季》.庞龙&吴碧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