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城江北区的慈城古镇内,有一个美丽的慈湖。这座开凿于宋代的慈湖,湖面的堤坝上,建有一座古亭。师古亭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知县胡观澜重浚慈湖所建,为崇仰宋儒杨文元公(杨简)师道教泽、千古表率,故名师古。

师古亭为六角重檐攒尖顶廊亭,戗式作法。十二根石质柱子支撑起亭子,十二只翼角高高翘起二副阶施平身科四攒,用抹角梁,结构独特精巧,清代建的师古亭与宋代开凿的慈湖相映成景,成为古城慈城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张照片出于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关野贞著述的《中国文化史迹》,由诸桥辙次(1883-1982)博士拍摄于一九二一年。诸桥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中国留学,其间曾经来到宁波。如今所见最早的天一阁照片也出于这位学者之手。诸桥辙次一生最大的学术成果是其费三十五年之时间编纂的《大汉和辞典》,被公认为研究中国古典汉语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至今鲜有超越者。

师古亭的旧日影像被日本学者保留下来,但是《慈溪县志》对慈城历史的记载却錯誤百出。难怪现在宁波人、慈溪人、慈城人把历史都错乱了。
慈城慈湖师古亭说明历史的错乱。一九四九年时游宁波慈城北门外慈湖时首先看到师古亭,顶上有瓷宝葫芦瓶,中间挂的红色匾上“涵碧”,旁边记载乾隆三十七年修亭经过。
乾隆年间修建师古亭时,把宋代创建用短木料建成大跨度的彩虹桥改建石拱桥。两边石栏刻“清音”“涵碧”,今改建高大石拱桥时当乱石砌在里面,又拆去湖北岸的仁天亭,改立石坊,上刻“师古法今”,一九八八年才拆去。据称宁波南门原有两座虹桥,一九七零年拆毁改建水泥桥。

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驾幸会稽(慈城)。即小康王逃难到国舅家,到妙山汉王子桥被金兀术追及。农民拔桥救驾。高宗只好穿城而过,躲在唐朝张果曾经修道石洞中,以后叫康王洞,后到湖心布旗弄有晒谷姑娘救驾,逃过劫难,为此宋高宗赐宁波姑娘出嫁时坐花轿,用半副鸾驾,不知现在宁波婚嫁习俗是否保存着这样习俗?

《西湖春(小提琴乐曲)》.张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