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子湖畔岳庙岳飞墓阙,是1979年按南宋建筑风格设计整修的。墓阙下有四个铁铸人像,反剪双手,面墓而跪,即陷害岳飞的秦桧、王氏、张俊、万俟呙四人。跪像背后墓阙上有楹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及其子岳云,1162年由宋孝宗安葬于此。墓地以块石围砌,周围古柏森森,墓道有石俑庄严。公元1221年为纪念民族英雄岳飞,修建了岳庙和岳坟。1961年岳墓被列为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
时,岳庙曾遭破坏,1979年重修。
杭州历来不缺少才子文豪,也不缺少英雄豪情。岳飞自是千古一圣,已经成为杭州的文化符号之一。在西湖边,即使除岳坟、庙之外,与岳飞有关的古迹还有几处。仅以亭来看,有翠微亭、风波亭,而翠微亭入选“中国十大名亭”之列。
翠微亭位于杭州灵隐寺前面飞来峰北麓半山腰上,亭子小巧玲珑,亭旁山径旋绕,掩映在苍松古木之中,朴素而端庄。
南宋绍兴年间,岳飞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一时群臣良将,义愤填膺。韩世忠曾经当着秦桧的面责问道:“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结果被解除了兵权。从此他常头戴一字巾,足跨小毛驴,浪迹于西湖山水间。
韩世忠偶登飞来峰北宋钱塘人给事中唐询所建“紫微亭”旧址由峰名“飞来”想起飞来横祸,“紫微亭”想起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在岳飞遇难后的第66天,即绍兴十二年(1142年)三月五日,仿池州新建翠微亭。
为了保存这一纪念物,只能采用障眼法打掩护。亭子建成之后,韩世忠命儿子彦直把几句话摩刻在亭边的石崖上。现在人们还能辨认当年刻下的四十八个字:绍兴十二年,清凉居士韩世忠因过灵隐登览形胜,得旧基建新亭,榜曰翠微,以为游息之所,待好奉者。三月五日写彦直书。
1927年,灵隐寺释慧明法师重建此亭。解放后,1959年又粉饰一新。该亭东西长9.5米,南北长10.65米,高约5米,横额二块:一题“翠微亭”、一题“归存岳峙”。亭上对联有:
回钟岩漾融闻性,幽翠玄微印觉心;
路转峰回藏古迹,亭空人往仰前贤;
万壑松风和涧水,千年豪杰壮山丘;
孤亭以旧时,登临壮士兴怀地;鹫岩标远胜,翻动平生万里心;
飞鹫何来,佛国有缘留净土;骑驴且去,湖山无恙付斜阳。
这些寓意深远的对联分别以不同书法刻写在内外八个石柱上,更增添了“翠微亭”的壮观。
随着政治形势的变换,翠微亭几度兴废重建。飞来峰景区有春淙、壑雷、冷泉以及唐五亭等多座古亭,具有独特人文历史意义的翠微亭入选十大名亭应该是实至名归。安徽池州、浙江杭州翠微亭各自历经劫难,但今天两地所存翠微亭在外形和规制上仍保持相同,遵循着韩世忠当年建亭时的初衷。
中国近代史依然是一部毁誉参半的历史,还需要时间留待后人评说。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改造天翻地覆的时代,对于名人文物的去留,众说纷纭。在既得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地方是非不分,良莠不分,唯“名”为“利益”而动,掀起了造势风潮,实在是亵渎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现代社会,一座亭子承载着的厚重历史,让人们记住了一代忠良。上溯到一八四零年为中国献身的华夏子孙们,也将永远永留青史。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过去中的永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