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百花园的中央,欣然入目的是一座风格别致的古亭,名为百花亭。环亭四周,有白玉兰花、迎春花、海棠花、木芙蓉花,还有月季花、丁香花等,是名副其实的百花园。
百花园的东边有月季园、丁香园,北边是牡丹园、芍药园,每年按照花期的早晚,依次开放,成为游人们竞相追逐欣赏拍照的目标。在天坛公园古松、祭坛的肃穆氛围里,这里是唯一成片种植花卉的地方。

百花亭是天坛公园新建的双环万寿亭景区的组成部分。文革以后,在皇家祭坛里建设的新景区,以西太后慈禧祝寿的双环亭为主建筑,坐北朝南,左右和前面各建了一座亭子。最南边的就是百花亭。
百花亭原建于北京东城李鸿章家庙内,是慈禧皇太后御碑亭,一九七八年迁建于天坛百花园。亭子重檐六角,黄琉璃瓦顶,兰剪边,梁栋彩绘均为花草,故名百花亭,与百花园相得益彰。

春天时节,百花盛开时,沿林荫小径漫步而来,拂面吹来的风是香的,路边的绿草、嫩叶向你示意。一眼看到的花如白雪,是白玉兰花,淡淡幽香的花,给人以文静典雅而不张扬,华贵而不雍容之感,使人产生极至倾慕之情。
一簇簇金黄色小花是早春的迎春和连翘,黄色的花朵绽放枝头,彼邻而开的是桃花粉红。让人金色染目的瞬间,从心底悠然荡漾开来,一股暖融融的春意。桃花初开时,散发淡淡的幽香,有如一片云霞挂在枝头。
北面是一条绿篱和龙爪槐组成的小路,初春时节,龙爪槐的树冠如伞,形态优美。枝条弯曲成盘状,蟠曲如龙型,奇特古朴,别有一番情趣。入夏以后枝繁叶茂,美丽的树冠连绵不断,宛如一条绿色的长廊。

百花亭的东西两侧,种植着品种不同的海棠树,形成一条幽静的小路。两边带靠背的老式休闲座椅,成了老人们最喜欢的地方。一位穿着盘着纽襻的对襟白褂儿,藏青灯笼裤的老者,足蹬双梁洒鞋,手持早年间长杆大烟袋,玉石的烟嘴儿,铮亮的烟袋锅儿,在绣花的烟荷包里装上一锅旱烟,悠闲地抽着;提笼架鸟的老北京玩主,把遮盖鸟笼的青色布套掀开,鸟笼挂在枝头,让心爱的鸟儿一起享受清晨的宁静。有着老北京喜好的人们都在这里聚齐儿,谈天论地,说古论今,在海棠花的花海里,伴着淡淡的花香,静静地尽情品味着生活。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甲午战争的失败与《马关条约》的签订,成为了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是李氏却极尽奢华,在合肥祖居地修建的家庙号称九十九间半,堪比皇家的九五之尊,由此略见一斑。当年李鸿章家庙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大匾,上面是慈禧亲笔书写的“李氏家庙”四个大字。屋内挂满了曾国藩、左宗棠等诸多名人字画,四周圆柱刻有龙凤图案,还有圣谕,颇为壮观。以至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拆除时,拆了三次才拆完。
繁华落尽百花残,物是人非千金散。人人都是历史的过客,唯有青山绿水常在,只要活出真实的自己就足够了。

冬去春来,日月更替,冬天到来的时候,百花落尽,百花亭里游人依旧。炎炎夏日,花开花落,青涩的果实挂满枝头,一个名叫“白雪”的歌唱爱好者,带着全套的音响设备,一周五天,在百花亭西南角的林地里纵情歌唱,藤萝架下坐满了听歌的老人们。一座记载着历史的亭子,伴随着日月星辰,期待着又一个百花烂漫的春天!

《春天来了》.Stella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