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年底,乘坐北京直达三亚的T201次特快列车,又一次来到了三亚旅游。这是海南岛铁路与祖国大陆的铁路接轨以后,五月开通客运营运业务的第一次乘坐。半夜时分,到达海安,锚泊在码头的粤海一号渡轮,将南行的列车编组解体,分为四段,推上渡轮的底舱甲板,每段车厢闭锁挂钩,等待起航。上层甲板装满了大小货运汽车,伴着沉沉的夜色,航行渡过琼州海峡。从解体到渡海重新编组,运行到海南省的首府海口站,前后用了大约两个小时。
前几年在海口参加学术会议时,曾经应粤海铁路公司邀请,参观了码头设施和粤海一号火车渡轮,留下深刻印象。除了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以前的火车轮渡,这是第一次乘坐海上渡轮。
老火车站的水塔,背景中的高楼是海韵天泽酒店
三亚老铁路作为中国最南端的一段铁路,见证了三亚乃至整个海南岛的历史变迁和发展繁荣。四星级海韵天泽酒店,西墙靠海,紧邻凤凰岛,东墙倚着三亚老火车站。
停用废弃前的三亚老火车站
与一般火车站比较,三亚老火车站显得格外宁静、落寞。到发只有四条线路,比大陆的四等小站还少,并且线路长度很短,只有标准长度的四分之一左右,一个低矮的站台。一节绿色的内燃机火车头、几节货运敞棚车厢、没有汽笛的欢唱,没有旅客的喧哗,只有寂静,还有隐约的海风。几年以前连这些也不复存在,成为了历史。
老火车站北望,已经变成了平整的马路
1918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在谋划“建国方略”的时候,用笔在中国西南铁路图南端划了一条线,触角直抵与宝岛一水之隔的广东海安。孙中山先生指出,应该有一条铁路“于化州须引一支线,至遂溪、雷州,达琼州海峡之海安……于海安再以渡船与琼州岛联络”。一代伟人,勾勒出以火车、渡船与海南岛联结的最初设想。
着手建设海南岛铁路的人,是海南文昌籍人士宋子文。1936年,宋子文与广东省军政要员余汉谋、陈策等踏足宝岛,考察海南的交通状况,并决定修建环岛铁路。铁路以临高县马袅港为起点,经澄迈、琼山抵达海口市,再出文昌,经琼海加积、陵水而至三亚榆林,此为全长361公里的首期东线道路;二期西线铁路,全长67.2公里,东西两线统称环岛铁路。
万事俱备,风云突变。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海南环岛铁路修建计划被搁置。
蒸汽机车上水的“水鹤”依然矗立着
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海南岛,日本人先后发现了三亚田独铁矿、昌江石碌铁矿。1941年1月,入侵日军展开了从昌江石碌镇到东方八所港之间的线路勘测工作。同年5月,为了早日运出铁矿石,日本侵略者以东方八所、昌江叉河、昌江石碌为基地,以极快速度修建了石八窄轨铁路。1942年在修建好石八铁路后,日本人加速了修建铁路的步伐,侵略者将朝鲜、台湾、上海、香港、山东和本岛的劳工遣上工地。至1943年,轨距1.067米、全长240.9公里的海南西部铁路(昌江石碌至三亚)全线贯通。
现存的车站内景象
日军修建的窄轨铁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陆续毁于台风。1956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派出铁道兵,赴海南修复了石八(昌江石碌至东方八所)铁路,并将窄轨铁路更换为1.435米宽的标准轨距铁路。
现在的三亚老火车站站前广场
老火车站前的三亚铁道大厦
2001年12月10日,粤海铁路西环线动工。该铁路是海南环岛铁路的西北环段,从海口出发,途经澄迈、临高、儋州、白沙、昌江等5个市县,在昌江叉河镇与既有的海南铁路连结。2003年12月29日,两线贯通,火车终于可以欢叫着从宝岛北端的海口奔往南端的三亚。海南西环线的全线贯通,使海南铁路通过粤海铁路轮渡工程与全国铁路网联成一体。
老火车站在解放路的进口
三亚的老火车站承载了海南岛铁路的一段历史。即将消失的老火车站地区,在2020年的城市规划中,与凤凰岛、步行街等中心区,将构筑三亚国际旅游岛的核心区域。如今新的三亚火车站已经第二次改建完成,每天有三对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的客车和若干货车到发。北京到三亚是里程最长的一趟,运行3451公里,大约35个小时。省会海口到三亚的东线高铁也正式运营。铁路交通的快速发展,给三亚这座新兴的旅游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