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牡丹韵》拍摄心得

(2011-05-02 09:45:11)
标签:

摄影

心得

旅游

分类: 【北京行摄】

《牡丹韵》拍摄心得

文·图/一舟

 

    牡丹,花中之王,是摄影爱好者最喜欢拍摄的花卉品种之一。每年牡丹盛开时节,北京中山公园、景山公园、香山植物园的牡丹园里,都会聚集一批又一批的摄影人,手里拎着长枪短炮,对百花之王大开“色”戒。

    近几年,在植物工程师们的精心培育下,牡丹的花色品种越来越多,花型也越来越大,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拍摄对象。但要真正拍好牡丹,让牡丹在自己的镜头中展现独特的韵味,却是一件颇难做到的事。

    牡丹为什么难拍?原因有二:一、形态完美的花型不容易找到;二、在一个无数摄影人共用的场景中,出片画面几乎千篇一律。

    下面的这张图(P1),是我2009年在景山拍的。当时用佳能10D,大约拍了200多张,仅有这一张,是自己比较满意的——花型比较完美。另一张是今年拍的(P2),是300多张里挑出来的,花型比较圆润。

《牡丹韵》拍摄心得

              P1

《牡丹韵》拍摄心得

       P2
 

    那么,这两张图就拍得很好吗?显然不是。如果把这它们放在其他摄影人的牡丹图中,就分不清这张图是谁拍的了。为什么?图片缺乏个性。也就是说,这样的图片没有自己的“语言”。

    好的摄影作品,能向视者传达更多摄影作品画面外的信息,我把这种信息称之为图片语言的“张力”。这种张力的获得,在按动快门前,可以通过拍摄参数设置、机位寻找、确定、观察、走动、等待、场景捕捉等动作来实现(足够用的镜头),也可以通过后期裁剪构图来实现(不够用的镜头)。

    但说老实话,在一个众人共用的场景中拍摄(不仅仅是拍牡丹,拍其他花卉,甚至在许多风光摄影场景中,也一样),想让自己拍摄的片子出彩,其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今年在拍牡丹前我就想,能不能通过细节表现,让自己镜头里的牡丹,跳出以往的拍摄模式和格局呢?4月28日下午,一进景山公园,面对竞相开放的各色牡丹,晕乎乎按了一气快门,回放时却发现中意的片子很少。

    在回放过程中,一些曝光还可以的片子,不管怎样构图取景,画面感都表现平平。在放大细节部位时我发现,一些片子的细部,在色彩、质感和形态上,却有很好的表现力,似乎更能彰显和突出牡丹的雍容华贵之美。

    拍好牡丹花的细节?一个想法就这样确定了。

 

    在接下来的拍摄中,我先寻找那些花瓣层次丰满、叶片曲线优美、在阳光下能显现不同厚度质感的花朵,再寻找最合适的拍摄机位,再就是用手动方式对焦。

    我现在使用的相机是佳能7D,EF-S 18-135mm f/3.5-5.6 IS镜头,拍微距是没有优势的,但这款镜头对细节的解析力不错,我就为自己设计了以下拍摄程序:

    1、将拍摄模式拨到P档,对焦模式改为手动;

    2、肉眼先找好拍摄目标,寻找合适机位;

    3、在取景器里构图,同时调整机位(尽可能放低);

    4、在取景器里观察要拍摄的部位,手动对焦,修正构图;

    5、对焦准确后按快门,同时要多拍几张样片(片子构图要为后期裁剪留下合适的空间)。

    6、放大细部观察,如果满意就OK了。

 

    下面请看样片:

《牡丹韵》拍摄心得

       P3原片——花型比较美:但花蕊部分较乱,影响了视觉美;在拍摄时,发现花的左下角叶片很圆润,用P档手动对焦,把成像点放在此处

 

《牡丹韵》拍摄心得

       P3+、圆润之美(裁剪片):裁剪后放大局部,牡丹叶片的圆润之美,得到了很好表现;对裁剪片做了轻微的调光和锐化处理

《牡丹韵》拍摄心得

       P4、原片——叶片层次很丰满:但全片表现力很平,缺少牡丹雍容华贵的特点;拍摄时,不太强的阳光正好露出云层,落在左边的叶片上,强化了层次感

 

《牡丹韵》拍摄心得

       P4+、层次之美(裁剪片):通过四层叶片向上递进,比较好地表现了牡丹花盛开的层次美;裁剪片做了简单锐化处理,突出叶片边缘的齿状形态,强化了花卉的层次感

 

《牡丹韵》拍摄心得

       P5、原片——色彩表现突出:看见这朵花,我被它的色彩吸引住了,但全花的花型较散乱,无法拍出好看的全片;在拍摄前,我给花喷了点水,对焦点锁定在右边的三层花瓣上

《牡丹韵》拍摄心得

       P5+、色彩之美:弧形柔美的叶片,自然形成的色彩,很好表现了这款牡丹的色彩美;处理不当之处,色彩曲线调得有些过,色彩失真

 

《牡丹韵》拍摄心得

       P6、原片——薄如蝉翼:这支牡丹的叶片薄如蝉翼,纹理清晰,通透感极好;但花型不美,没法拍出一张好看的全片,让我围着花转了好一阵子

 

《牡丹韵》拍摄心得

              P6+、质感之美:人工洒水后,在水珠的浸润下,叶片更润泽,呈现一种朦胧的通透美,强化了牡丹花叶的质感

 

    以上是我拍摄《牡丹韵》前后的一些感受,以及在图片后期处理上的一些心得。

    对于摄影,我还处在“拍照”阶段,专业技能根本谈不上。图片后期,也只会在光影魔术手里进行简单裁剪和调光处理。PS操作太复杂啦,俺还没学会呢。

    通过这组图片,俺更多感受到的是:要出好片,前期的拍摄和取舍是第一位的;后期的表现效果,是在前期拍好基础上产生的。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与厚爱!

    在朋友们的图博里漫游欣赏,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感谢那些在摄影上很有建树的博友们,在你们的博客里学到了很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