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股票/买房/租房/装修的麻烦事 |
管中窥豹看北京楼市
以点带面是我观察生活的主要方式。
在北京呆了十天,跟中介打了打交道,虽说是蜻蜓点水,却也算是对这边的房产交易有了点小了解。
先说房价:
亦庄在北京南五环外,不属于热点区域,可亦庄是北京的经济开发区,有点像深圳的蛇口,大企业多,整个区域配套建设好,形成了一个幽静闲适的居住区,近期房地产业很发达,盖了许多住宅。
07年初,亦庄的房价维系在6000-8000左右,在我离开的下半年,也就是深圳楼价涨够了不再发疯的07年底,亦庄的房价到了10000左右,相比深圳的涨幅,算是健康平稳的。
今年以来,亦庄的房价没有大幅的上升,却一直在小幅增长,好点的小区,比如金地格林小镇,已经到了15000左右,这是个小高层没电梯的花园住宅。我自己的楼盘,由于是开放式小区,价格涨得没那么快,但也到了11000左右。对面的新建单身公寓,是13800元/平米,就剩下一套10楼的,其它都卖完了。
再说成交量:
有没有市场是考察楼价的关键,在这短短的几天里,已经有四批客人来看过房,还不包括我出门在外错过的。这个量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因为我挂盘的价格比较高,能来看说明有意向,再者,北京人不像深圳人,没事溜达着看房,这的人比较懒,看的基本是真想买的。
问了几家中介,上月的二手楼成交量,都在10多套,别小看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小小的中介行来说,已经很高了,意味着营业额在千万元以上,中介费能收几十万还不算租赁市场。
最后说需求:
观察了一下来咱家看房的客户,基本是刚性需求者,就是说,他们一定要买房,只是不一定买我的房而已。
比如说,有一家,老两口带着小两口再抱着不到一岁的孩子,说是要找一套一家子能住一块的房。
再有一家,妈妈带着儿子儿媳妇来看房,说是这里地点好,上班方便。
其他的不一一描述,反正看起来起码是近一二个月内能成交的客户。
刚性需求的量,决定了房价的走势。
结论:
我的结论是,北京的房价还是要涨的,在目前全面通胀的经济形势下,作为首都的北京房价凭什么跌呢?这事已经跟奥运无关了。
针对个人来说,在钱多的没漏出来的情况下,还是根据需求消费。有房子住就别买房,没闲钱就别买股票。
至于本人,当然也是一贯这么做的,在北京住,买房,离开北京,卖房,就这么简单,跟投资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