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热门话题 |
没单位的闲人怎么捐款?
地震的第三天,老Z的单位就组织捐款了,由于这是咱家首次的正式捐款,我们的“深圳头脑”开始了运作。问题是我提出来的:“你说,这慈善机构是怎么工作的?咱们捐的钱也包括了他们的运营费用吧,比如人员工资,运输成本什么的,不可能百分百用于灾民的。”
“不可能!要是拿着善款发工资,我就不捐给他们了。”老Z回答。
我俩对慈善机构的运作一点知识都没有,经过反复讨论,俩人最终决定,算了,这么大的灾难,咱们捐款是为了咱们自己的心意,这些事,回头再研究。
几天下来,网上很快出现了许多的质疑声音,包括上万元一顶的帐篷,600块一斤的大米等等,不知真假,老Z还查到了网站上慈善机构的审计报告,居然是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关于地震连续不断的电视报道,细节越来越多地展示在我们面前,灾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很多。在看完凤凰卫视“陈坚的最后79小时”专题后,感觉生命比窗外飘着的细雨还要脆弱,每天都想大哭一场,更不要说那些孩子,无论活着的和离去的,都让我们受不了,心里从来没这么难受过,我决定还要捐款,不管多少,总是个心意。
对于我这么个没单位的闲人,捐款应该怎么捐呢?仔细研究了一下,所有的捐款途径其实都指向同一个终点,就像条条小川归大海一样。也看到了一些私人和私人机构的行动,咱既不是名人,也不能组织出一个小团体,更无力亲自奔赴灾区,连最初想收养一个孤儿的想法,也被最近众多的收养大潮给打消了。茫然了好几天,简直有点痛恨自己的这种计较,其实,无论捐给谁,用多少在灾区,只要能帮助他们就可以了,账号到处都可以获取,简直是唾手可得。
可我还是没有汇款。
开始思考关于善心的问题,以前写过一篇“你会给哪种乞丐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7388e0100033p.html,探讨了在我们家范围内的善心和善举。眼下我的行为模式,更说明了善心和善举的个人性,善心来自个人,善举更是受个人意志支配。
虽然我振臂高呼支持政府依靠政府,但我认为做个好公民就是支持了,好好交税就是支持了,老Z在单位的捐款已经是额外的支持了。
国家政府救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我们捐款不属于对国家政府的义不容辞,是属于对自己人性和内心的义不容辞。行动之后那种内心的安宁,才是最重要的。
接下来从周围的亲人朋友处,又听说了很多关于捐款的细节,比如公务员规定了各个级别的钱数,深圳新闻说了要用党费捐款,幼儿园和小学校必须捐款,川菜馆门口放了个箱子也在募集捐款……
到底该怎么办呢?经过反复思量,终于给俺这点沧海一粟的小捐款,找了个你们想也想不到的去处。
说来话长,地震之后,打电话慰问了认识的几个四川人,都是以前帮我做钟点工的四川女人,经过询问,两个钟点工的家乡不在震区,只有一个叫小王的,家里的房子被震坏了,人都没事,“太万幸了”,这是小王的标准四川式回答。
小王和她老公都在深圳打工,辛辛苦苦就为了在老家盖个房子,这次房子震坏了,等于将近十年的努力付之一震,他们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样的川人在深圳比比皆是。
所以,咱这点小捐款就直接给小王本人吧,虽然不多,但起码是百分百帮助了真正的灾民。
再阐述一下个人立场,我们提倡“抑恶扬善”,在捐款这件事上,无论捐多少,怎么捐,都是善举,都应该“扬”,就是赞扬、表扬,指责和批评就不要了,有句话写在这里大家共勉:“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的”。
希望通过这次赈灾,国家垄断的慈善事业能打开一个口子,允许民间慈善机构开展工作,让有善心的人,嫩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信任的慈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