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深圳的事 |
你会给哪种乞丐钱呢?
开车走在深圳的路上,几乎每个路口都有乞讨的,或瞎子,或没有胳膊、腿的残疾人,或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的婴儿,或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
我早就想好了,坚决不给他们钱,给了就等于是纵容了这种现象,有社会福利机构,有救助站,是他们自己不去。这样在路口上行乞,既危害了路面的安全,又豢养了一批不劳而获的幕后黑手。
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向你的车走来,虽然是想好的事情,但是往往心里还会紧张。真人到了车窗前,心里压力变得很大,在给和不给之间挣扎。同情心可能是人类的本能,这个时候,就是本能和理智的较量,这个较量需要意志来支撑,特别难受,一般要支撑个十几秒,他们就会去找别的车。
久而久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逃避这种压力。当发现这个红灯过不去的时候,停在离前面的车大约五米的地方,等乞丐一走过来,立刻缓缓向前开,这样,他就会放弃追赶你,而转向下一辆车。这个办法最近屡试不爽,看着其他车里的司机在承受压力,心里很有一点点幸灾乐祸。
但是有一类乞讨的现象,我是想也不想就给钱的。那就是一个小孩再抱一个婴儿的组合。因为天性特别喜欢孩子,所以怎么也没有办法面对两个孩子的脸,和伸出来的那一只小脏手。这样的心理斗争赢不了,索性不尝试,看见就立刻给,乐得个心里安宁。
因为比较闲,就喜欢琢磨,心想,其他的乞丐,我从来都不给他们钱,也没怎么见过其他人给钱,他们靠什么生活呢,而且天天在一个地方行乞,总是能要到钱才能活啊。
这个疑问持续了很长时间。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假日,老Z开着车,带着一家人出去游玩。还是相同的一幕,在红灯路口,一个白发老人走到了我们车前,老Z毫不犹豫地打开车窗就给了一块钱,我连阻止都来不及。乞丐走了我抱怨老Z,你为什么要给钱,他可以去救助站的,我经常见到他在这个路口,他这样做既危险,又难看,破坏交通,破坏市容。老Z理都懒得理我,看着前方没表情地说,告诉你,我只给老人钱,他们没有劳动能力,子女不孝顺或者没有子女才落到这个地步,其他的,我一概不给。这时,坐在后座的儿子说话了,他反对爸爸的观点,跟我在一个立场,认为这些老人应该去救助站,社会可以给他们帮助的,不应该在这里扰乱秩序。我正得意儿子的支持,儿子又继续发表了他的观点,告诉你们,我只给残疾人,他们才是真正需要帮助的,我平日给一块,节假日翻倍。
原来如此!单是我们家的这三口人,就有不同的施舍对象,还覆盖了乞讨的三大种类。这一路上我们各抒己见,谁也不能说服谁改变自己的施舍对象,各自都有自己的理由,各自的内心都有一块同情的软肋。怪不得这些乞讨者在城市里都能活得好好的。这个不雅的乞讨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我们自己养出来的。,
五一节,北京的朋友来深圳度假,我们又遇到了红绿灯乞丐,他的说法很坚决:“我从来不给任何形式的乞丐一个子儿,不惯这毛病”。他本身就是个铮铮硬汉,同情心外面包好了理智的盔甲,属于不用挣扎,没有压力的那种人。
也不知道,各位看客的施舍观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