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孩子留学问题的回复(一)***

(2007-05-22 11:56:30)
标签:

留学

新移民

美国学校

数理化

写读

分类: 孩子的事
我发了一个邮件给我的高中同学,询问关于送孩子留学的一些问题,我的这个同学是在80年代出国读研究生的,至今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我把他的回复原文发出,给想送孩子留学的家长一个参考。
 

 

    总体上我是不主张在国外读本科的 (就中国长大的孩子而言),你家的YY是否例外我不知道,但是国人出来上本科货真价实成功的很少,而要混个文凭,则似又不必花这么多钱,直接花两万买个“布莱登”什么的就得了。

    费用美国同其他国家差不多,美国学费贵,2万到4万不等,但是美国生活费便宜(比如说麦当劳一份午餐套餐美国不到5美元,英国得6-7英镑,12美元),一年一万就够了,而且美国打黑工方便,可以相对节省些费用,还锻练了身子骨。  

    如果是做学问,未来想留下,则美国自然是首选。美国学校(正经学校)在国际上认可程度最高,自然及学术环境最佳。美国对外国学生移民办绿卡说来也最容易,美国的生活环境和水准也大大高于其他国家。这一点不在外居住对比无法体会,一般认为欧美是一个档次,实际上由於过去10-20年欧洲(加拿大澳洲等)几乎出於停滞,所以欧美生活差距相当大,至少一个档次。但是美国正经学校录取不容易,如果没有奖学金签证也不太容易,但不妨TRY一下,多申请学校没什么坏处。当年我在国内申请了17所,结果是全奖一所,半奖两所,没钱的三所。

    欧洲留学优点是签证容易,对欧洲国家而言,留学是一个敛财的路子(美国相对不重视那点学费收入,更注重争取人才,所以美国学校奖学金最多),之所以敢放人进来,是因为欧洲难移民,知道反正你将来得离开。所以如果要以移民为目的,欧洲(日本)就没必要了,那里的留学生要么有真才实学转到美国,要么打道回府。

    加拿大澳洲类似,签证和最终移民都比较容易,但是新移民过的好的不多,虽然这些国家没有人口压力,但是国内的经济体制不如美国有活力,基本没有提供给新移民的劳力市场,多数新移民都不能找到本质工作。

    不过,根本的根本似乎不在於到那里念书,而在於你为什么要让他出来念书,他能不能出来念书。我对小大学生不是很看好,一是国内环境同这里天壤之别,他们能否适应;二是本身的业务功底。比如你说他想学商,现在他能简单读读华尔街日报吗?或者降两极<<今日美国>>。如果他基本不能读,则即便是到这里苦读一年英语也很难阅读商业报纸。如果你不能阅读商业周刊,那你每天做作业都成问题。中国人的能力是算术强,阅读,特别是英文阅读能力差。商学院的课外作业是给你五篇最新文章,写读后分析。比如,现在中美有商业矛盾拉,这里有八篇文章分别阐述了美方和中方个自的道理,你认为他们说的有理没理?你作为法官(外交官,商人,政府首脑)如何处理,写个千字报告。不客气的说,老美第二天就交作业了,老中5天下来,连文章还没读完呢。

 

    美国本科相当难学,所以连布什都仅仅得C,毕业不容易,得A更不容易。欧美的本科教育是随便进,毕业再筛选。如果按照中国的入学标准,现在99%的中国学生单单语言一项就根本入不了学。但是这里的入学标准很松,进来给你一两年时间补救(语言,技能等等),你自己得多下功夫,但是毕业标准是不变的,所以美国学生压力也很大,更何况中国学生还有语言问题。现在加拿大欧洲有很多小大学生出事(自杀他杀情杀车祸),多是他们压力太大自身又没有心理准备,特别是现在大陆一窝蜂学商业金融,偏离了华人原本数理化特长,被语言障碍困扰。你想想,你我可以在30分钟之内轻松写出一篇博客,外国人行吗?商业金融特点是文字水平要求比1+1数理化高得多,数学你给出2就算对了。可是写评论文章,没有些漂亮华丽的辞藻,缺少说服力及格都难。可是外面很多小大学生,连报纸都看着费劲,你怎么学呀?不能读报,本质上这是文盲。当年出来的许多学生(我指出来上研究生)甭管托福考多少,都不能说不会读,这些人大都能幸存到今天过上好日子,根本原因一是他们原本是国内的尖子,IQ高能吃苦,二是他们当年都不是学商科,语言要求特别低,给了他们几年喘息时间。

    所以,今天先吓唬吓唬你,你儿子如果出来读什么商业法律之类,必需先准备好吃大苦。你就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日本人非洲人从来没到过中国,在国内学点汉语四声之类,就到中国和你一起看报纸写博客谋生,容易吗?

2007-5-21 20:5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