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猪虾米江孜白居寺牛粪饼藏式民居流浪汉讨钱日喀则 |
分类: 虾米小猪甜蜜蜜—格子漫画 |


小猪的答复:
to 拉毛:现在大家都知道先占座位再看内容了。
to 长剑问天:湖水的味道我们没尝,只知道那水,太冷了,太冰了。
to tina_moda:确实是令人神往的水,恨不得投身其中。
to luochunyex:山美水美就完美了。西藏就是如此。
to nina:我们背后确实是深渊啊。我们站在盘山公路的边上,下面几十米的地方,是向下绕的公路。
to 曼妙心情:工作辛苦啦!
to my4860566:我也觉得那天和水的颜色太鬼斧神工了,大自然的杰作。
to 虾米学狼叫:我也喜欢那张狼叫图。
to 北冥鱼 :那首歌叫《次仁拉索》,很多藏族歌手都唱过。
——————————————————————————————————————————————
作为一座成为景点的寺庙,白居寺无疑还是有值得细品的故事。但,这里的门票,竟然要40,跟小史做攻略时接触到的门票价格相差悬殊。我们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进去。

大门口两边,各有一排转经筒。每座寺庙的门口都有这项设置。

门洞里坐着一位藏族妇女。她面目疮痍,她身后墙壁斑驳。

她向每一位游客讨钱,又跑来几个孩子,跟她一起围着游客讨钱。这位游客最后发怒了,大叫:“你们想干什么!”

门边还睡了一位流浪汉。不久工作人员就来踢他,他动也不动。我们以为他死了。
但最后他还是醒了过来,只是睡得过熟而已。

买票的小伙子是当地人,我们说门票太贵,以前不是这个价格。他跟我们扯了半天,同意20一张卖给我们。但只给我们两张票根。我们问寺里有没有人查票,他说有。我们讲个么好来~~到时候查到我们4个人两张票,不会叫我们补票吗?
小伙子看我举起相机对准寺庙,说没买票不许拍。我有些怒了,没有兴致再进去参观。看虾米他们还在跟售票员扯,我干脆走出大门,去拍更有趣的东西。
门洞的墙上,是佛教故事壁画。

将近黄昏,仍有不少信徒在寺庙门口徘徊。

祖孙三代,都是信徒。信教也要从娃娃抓起呀……

白居寺前是长长一条街,街边的房子颜色鲜艳 ,装饰得充满童话风味。

白墙,黑色窗框,彩色窗棂,典型的藏式民居。

还有同样五颜六色的门。

沿街是许多的小铺子,跟八廓街一样,贩卖藏式首饰和纪念品。

小摊子下摊着一只狗狗,正在享受一日中最后的天光。跟蜷缩在白居寺门口的流浪汉比起来,这只狗狗很幸福,至少没人来踢它赶它。

正当我聚精会神蹲在地上拍房子的时候,背脊突然一凉,后面一阵风刮来。然后我的双肩突然被狠狠抱住。我吓得尖叫起来。
回头一看,一位藏族小伙子,嬉皮笑脸搂着我的肩膀,问我:“~@¥#%……%……&”
我赶紧挣脱他,跳到一边,整整衣服,对他说:“恩,恩,是啊,我在拍照片。”
其实我根本没听懂他在说什么。
小伙子长得周周正正,就是一脸轻挑的样子把我吓得不轻。不过,也许这就是藏族同胞所谓的热情吧。他走开后,我又听到他用生硬的普通话叫着另一位当地姑娘:“你过来嘛,你过来嘛,我喜欢你呀……”
房子和毯子中间的空地,坐着几个人在玩骰子,比点数大小,很快就能决出输赢。这种玩法,在西藏酒吧中也很流行。

他们用贝壳当钱的替代物。看我在一旁拍,热情地叫我也来玩。我说不会。他们就说很简单,很简单。

最靠近白居寺的一个铺子上,放了这样一只大大的罐子,罐子里冒出股股青烟。这是干嘛用的呢?

一位穿黑衣的年轻姑娘来铺子上买东西。老板娘拿起一条哈达,在烟雾上熏熏,再装好递给她。难道这烟雾是用来熏哈达的?
我猜可能是这样:姑娘买哈达去敬佛,这样的哈达,必须要烟熏过才可以用,跟开光一样。
这个铺子左边黄黄的一包一包的东西,就是固态的酥油。信徒买来可以直接往酥油灯里倒,为灯添酥油。

拍得正乐,远处传来虾米的呼声。他们几个跟售票员谈不拢,决定不去了。转身却发现我不见了踪影,于是一顿好找才从当地居民堆里把我拎出来。
我们决定在白居寺附近转转。
这是大门右手边的停车场,我们顺着停车场往右深入。

走了几十米,发现这里隐藏着好东西。

这似乎是白居寺的侧门。这扇们跟大门平行,规模小很多,虽然破败,但仍可看出它的精致程度。

从正面看这扇们,我们怀疑这才是白居寺曾经的大门。那扇巨大的门只是为了迎接游客而修葺的。

门楣上的狮子,面目狰狞。但我为毛觉得它们很可爱捏?

破旧的木门和古旧的门环,无不在述说着它多年的孤独。

我们看到的不是门,是寂寞。

看完寺门,往里走,是一栋方方正正的朱红墙建筑。我没有进去,小史和Kate进了。说里面有口大转经筒。他们转了一下,被人叫住收费,一元。

过了寺门和大转经筒,我们走入了居民区。这是我们第一次深入小城镇的民居。
看那里有牛牛,牛牛旁的围墙上,密密麻麻一大片,是什么?

原来这就是牛粪饼啊!二十年前,我还在念小学,从《儿童文学》上读到一篇讲高原的故事,忘记是讲西藏的还是蒙古的了,就记得小猪脚叫“强巴”,他每天都要替家里捡牛粪,然后贴在墙上,风干成牛粪饼。这二十多年来我都一直在思索一个技术问题,那就是——牛粪怎么贴上墙的。因为我没见过牛粪,只能以人粪为模本类推牛粪,于是实在想不出那种稀糊糊的东西,怎么可能贴得到墙上,而且最后还会变成“饼”……
现在,困扰我二十多年的牛粪饼猜想,终于给破解了……

右边那排房子外面就是街道。显然,这里的房子,无论从新旧程度还是从装饰上,都比临街的房子差了一个档次。高原也有形象工程啊!

不过,这里却是最原汁原味的西藏生活。
虾米背着双手在房屋小巷间逡巡,像不像县委书记下乡视察工作?

在窄小的巷子里,看到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和同样上了年纪的锁。这种锁,在藏区十分常见。锁上还有一个:“神”。高原上的神灵崇拜,早已根植于人们生活中了。

在白居寺外面的民居小巷兜了一圈,天色已晚,我们直接朝日喀则开去。
路上时常看到这样的拖拉机搭载村民前行。我觉得拖拉机就是乡下的越野车,还是敞篷的。

总算到了日喀则。出发前乔帮主推荐了两家旅馆,可司机桑珠却不知道地址。我们想打电话给乔帮主问地址,桑珠却不让我们联系乔帮主。他自己问朋友,问当地人,总算找到了其中一家——珠峰路上的矿业宾馆。
这是我们西藏旅行中住得最好的一家宾馆。
我们要求不高,有热水洗澡,有吹风吹干头发,就可以了。为了要吹风,特意换了所谓的“豪标”,也才170一晚。

卫生间简简单单,但该有的都有。这样的价格这样的配置,已经很不错了。

安置好行李,赶紧去找地方吃饭。去问小商店的老板,哪里有吃饭的地方,她一指街对门说:“那边都是。那儿,有家川菜馆。”西藏真是到处都有川菜馆啊……这家叫做“乡巴佬”,看门庭还挺光鲜,于是进去吃饭。
进门前发现乡巴佬对门有家肉夹馍店,这几个人又动了吃肉夹馍的念头。于是买了几个肉夹馍到川菜馆里当主食。

结果这家上菜巨慢巨慢,可能是生意太好了吧。我们肉夹馍都吃完了,菜还一个没上。

肉夹馍还是很诱人的。但是,我食欲全无,面露苦色。因为……我来例假了,提前了好几天。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个噩耗,每次例假头两天,我都像在地狱挣扎一般忍受着疼痛的折磨。而次日,我们可是要上珠峰的呀!那里寒冷,潮湿,氧气稀薄,狂风呼啸。没有止痛药,没有暖水袋,没有热乎乎的红糖姜汤——纵使有这些,都无法完全解除我的疼痛——我能在那里安然度过两天吗?
预知后情,下回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