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音乐会与我的无聊遐思

(2010-06-25 02:14:34)
标签:

随笔/感悟

生活

杂谈

文化

生活记录

休闲

      我的朋友小邵昨日与我共进晚餐后就告我说,明天我们一块去看场音乐会吧。我问是那家乐队演的?他拍了拍脑门,在我的CD架上寻视着,你瞧我一下子忘了,他说,但肯定是你知道的乐队。

     他还没找到那张CD,显然有些失望了,回过身来望向我,遽地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他说,是“圣马丁乐团”。

     果然是我熟悉的────英国的“圣马丁乐团”,在我收藏的CD中,有他们演奏的大量曲子,有些是朋友们向我推荐的,有些是我自选的,他们乐园的名字我已然如雷贯耳,因为有太多三星带花的CD归属于他们了。

     记得十多年前我开始收集CD的那段日子,由于不懂英文,而经典的古典CD又是以英文示人,我拿着CD根本无法判定它属于那家乐园,由何人演奏,以及指挥又是谁?这都是古典音乐发烧友毕竟要清楚的。那天我突然记起已烧了好些年的保田曾对我说过,他也不懂英文,所以在选CD时,是先在国内出版的《音乐圣经》上将中意的CD标号找到,然后抄录它的CD出版公司的英文字母及碟码,拿到音乐店直接交给店员。后来时间长了,对于音乐家的名字他一看字母就知了,甚至交响乐、弦乐几重奏,抑或是小提琴、钢琴独奏与协奏曲,这些类别他一看便能认出。

     而我呢,试图学着保田的样儿,但终究失败了,而且我亦舍不得用1百多元钱去买正版CD,毕竟太贵了,我一般是买盗版(曲目与指挥、演奏者有中文介绍),或正版的打孔版(一种从国外走私进来的二手货,价格便宜,但问题就是我不认得上面的外文字母,无从选择)。于是我自己琢磨了一套办法,先找一本介绍音乐家的书,上面有根据音乐家的出生年月及忌日的排序做下的表格,正好CD上有古典作曲家的名字及出生的数字,我先查证了这个,知道了是谁的作曲,再去看另一本书,上面有交响乐、协奏曲及独奏曲的英文字母,我便又确定了是属于何种音乐类别,然后再翻开《音乐圣经》中关于这一作曲家的CD,再比照CD的序号来查找它的指挥与乐团是谁,再用粘贴纸一一抄下,贴在CD盒上,这样我就看起来方便了,同时我听后亦知每个乐团与指挥的风格,当然,在《音乐圣经》上我还要看看这张碟是评为几星带花的,这很重要,这是买碟时的重要参考,亦是发烧友们最为讲究的一件事了,同时也是发烧友之间进行交流的热门话题。

     就这样,我费了不少时间将我的几百张CD一一贴上了小纸条,一切都一目了然了,心中会有一种窃喜。

     圣马丁乐园就是这样进入了我的视野,我的印象中它是一支来自英国的小型乐团,风格独具,但演奏的却常是大乐团演奏的交响乐,我喜欢它们的轻盈与流畅,以及时不时会流露出的一种绅士般的古雅。

     所以小邵一说,我顿时激动了起来。但小邵与我分别时又告我说,这件事还只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

    今天午后我心情有些抑郁,按照我的以往的阅读习惯,我午睡醒后是看古书的,可是心绪的烦乱让我一时无法进入状态,心里便开始祈祷听音乐会的事宜,希望一切都能如愿,我需要让自己的心情放松一下,音乐有时是一种最好的麻醉。

    我的期待没有落空,小邵来电告我说,晚六点,你来我们社找我吧,有票了。我一听快乐极了。

     我们要去的地方是北京的“巨蛋”大剧场。坊间流传着一句挺逗的话,对京城的三大建筑有一句戏仿之言:从亚运村飞出一只大鸟(鸟巢),穿过性感的大裤衩,在天安门广场生下了一个巨蛋───这就是我们要去的大剧场了。

    我在大剧场欣赏过一台节目,可那是一个极不着调的话剧,一直听人说巨蛋里的音乐厅音响好极,我就盼着有朝一日能在里面听一场纯正的音乐会,享受一下天籁之音。我知道那里经常有乐园来演出,只须提前买票就行,可我一人惧怕去那里,它太大,好几个厅,容易让我转糊涂,我是个怯于一人出门的人。

    好在有小邵陪伴我。我们吃完了日式快餐,钻进了地铁。人太多了,摩肩接踵,像潮水一般地匆匆涌来,又哗拉拉地去了,在地铁车中亦人挨人,空气是混浊的,充满了各种味道。这是高峰时间,大多数京城的上班一族几乎每天都要过这种例行性生活,他们可能习惯了,目光呆滞而麻木。我想起了二十几年前,我亦天天坐地铁上班,但从来不会有如此之多的人流。时代变了,环境及人们的生活节奏亦在变,这让我感到了岁月的蹉跎。

     从天安门东站下车,地铁里这么多人,可临了只有四个人在这一站下车,其它的几个站点下车的人可都是乌鸦鸦的,这是怎么了?后一想,哦,这是祖国的心脏地带,属敏感地区,平时估计是戒备森严的,可这里按说亦是一游览之处呀,为什么成了草木皆兵呢?不明白!

    直接进了巨蛋大厅,音乐小厅已然在望了,迎面就是一个安检门,有几个年轻人背手站着,目光却在我们身上巡游着,一看就是要检查,没说的,来吧,为了安全的需要,自从那位长得与我有点相像的拉登同志出现后,这个世界就变成这样了。

    结果我带的打火机被扣下了,然后才放人,但她们是客气礼貌的。

    时间正好,没过几分钟音乐会开始。真是一个小型乐团,比正规的大团队怎么也要少了四分之三的人,我有些好奇,但心情是激动的,我终于可以暂时地摆脱一下忧郁了。

     演奏员们都安然坐下了,正在校正琴音,末了,在放松地等待,没一会儿出现了一位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长得还颇帅,属于女生看了会尖叫的那类。现在不是颇时髦伪娘吗,这人的微笑中就带着那么点小意思────一种很流行的得让女生会尖声惊叫的微笑。

     没有尖叫声,只有热烈的掌声,这人笑得更加温柔了。

     我在看节目单时就已知他是小提琴手兼指挥。这是这个乐团的传统,由第一小提琴手来担纲指挥,早期是由著名的马利纳担任,他亦属这家乐园的创始人,后来这个指挥棒传给了这位小帅哥────约夏-贝尔。

    他坐下了,冲着大家发一微笑,但很快进入了沉思般的凝神,低下脑袋,然后一昂脖颈,手中的琴弦拉响了,一个集体的琴音跟着徐徐传来,极齐整,像阅兵的脚步,整齐划一,又像是一阵海浪袭来,但没有发出海啸之声,而是有一种丝绸般的声音,太好听了,我的心一下子被音乐之声攫住了,血液紧跟着沸腾了起来。这就是音乐的力量,不可抗拒的力量,我在最初的一瞬间就被他们彻底地征服了。

     这是贝多芬的“科里奥兰序曲”,一种颇富浪漫而又充满了绮丽幻想的曲子,旋律中游荡出的独特的抒情会让你从中听出一种爱情中才具有高贵和纯洁,它时而忧伤时而欢快,时而像白云在辽阔的蓝天上静静的飘过;时而像阳光下的大海波涛起伏,缓缓划过天际,拍击着海岸线───就像我此刻的心境,我被音乐感动了,心里似乎有热泪在随着乐曲之声在静静的流淌,我承认,它勾引起了我的许多思念与怀想。为什么在今天,在这个夜晚,它让我听到了仿佛天外传来的声音?

     我好像从来没有在音乐厅里听过这么好的音乐,这么好的曲子,这么好的乐队。

    接下来的曲子是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其余的三首分别是贝多芬、柴柯夫斯基和勃拉姆斯,这是我会常听的曲子,我甚至收藏了千种不同的CD版本,它们几乎已然化为我生活中的旋律以及文字的旋律,我相信,有阅读语感的人是可以在我的文字节奏中读出音乐性的,这是由古典音乐恩赐于我的,我感谢它们对我的眷顾。

    可我失望了,从那位约夏-贝尔一昂脖子,甩头作潇洒状地拉起独奏曲时的那一刻起,我就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紧张,因为第一声就不对,而且他的表演状像极了中国版本的朗朗,摇头晃脑,只能见其动作之炫,但与音乐无关,不能听其声,尤其是听朗朗的CD────我听不出他对音乐的理解以及纯正的音乐性,仅仅是一场秀吗?

     果然,接下来的欣赏成了对我的折磨,我知道那支我所熟悉的旋律是应当怎样发声的────它的情感及它的力量,可是没有,只有炫耀与卖弄,就是没有纯正的音乐品质。这使我完全蒙了,那么为什么上一首曲子在他的指挥下竟能发出那么神奇的声音?现在发生了怎么?我真的不能理解。

     只能勉强听完,随着暴风雨般的掌声符合地鼓上一会儿掌,但心里终究是失望的,我从掌声中听出懂音乐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是附庸风雅之人,我的边上及前边就是一排一口川音的人,他们甚至还会在演奏高潮时聊天说话,无所顾忌,引来旁座的侧目。随后我了然了,他们是由旅行团安排来这里听音乐会的。

    最后一支曲子仍是贝多芬的,是他著名的第七交响乐,结果演奏得还是一塌糊涂,像是一支散兵游勇,失去了阅兵式的整齐与步调一致,太让人失望了。

    我们在狂热的掌声中提前离去了,后来在大厅的电视上看到乐团又加演了一场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我心里竟然没有一丝遗憾。

    小邵感叹,恐怕从今以后,再也没可能听到纯正的古典音乐了,只能在CD里听了。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是的,我们终将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了艺术大师,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的枯燥乏味。

    时代仿佛把我们强行放进了一个加速的列车上, 我们其实看不见窗外的风景,因为速度太快,我们甚至没有时间来体验一下我们置身其间的原由,一切都是速度,只有速度,而艺术,就是在这飞驰列车的行进中被辗得粉碎的。

    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喜剧的时代,这是当年的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的一句名言,但恐怕他说时根本想不到这句话从他所处的工业时代直至我们所处的后工业时代仍然会一针见血。

    但愿我们还有时间抽空当一个悠闲的看客────可能吗,我们只能被迫坐在加速行驶的时代列车上,无从逃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