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的照片

(2010-02-15 15:27:48)
标签:

生活记录

随笔/感悟

休闲

文化

童年的照片

  在记忆之海中,很难再回想起童年的春节是如何度过的,即使让我记忆的触角像雷达般地进行精细的搜巡,亦是枉然的,这让我感到了奇怪,按理说童年的记忆是会让所有人刻骨铭心的,但这时的记忆却如迷茫般的雾幔,抑或蔚蓝色的海平面下潜藏的闪亮的珊瑚与贝类,深不可测。

  几天前,我九十年代初最要好的朋友保田来访,他进了我的书房,忽见一张案前的照片,稍稍凝神地打量了一眼:是谁?

      是我呀。

  是你吗?他怀疑地问。

  当然是我。我说。

  他又认真地扫了一眼,不像,他说,摇了摇了头:一点也不像!

  我听了有点伤心。为什么会不像?我自己觉得挺像。我说。可他还是在摇头,一副不相信的表情。

  我与保田自上世纪末他搬出中戏宿舍之后就失去了联系,那时的他坚决不配电话,不配BB机,甚至不配电视和所有与现代化有关的设备,深居简出,恪守着孤独和寂寞,除了演戏,日复一日地雕刻着他心爱的木雕,以及作画和看书,我与他相识于《菊豆》拍摄现场的一次探班,那是在安徽黟县的一个农村,从那时伊始,我们成为了朋友。我知道保田一般不屑于与人交流,他的孤僻与清高亦仿妨碍了他的交流,艺术在他心中的位置是崇高而自洁的,或许亦因此,我们能成为朋友。我与他的友情会成为我以后的一篇文章,毕竟后来他的消失让我怅惘。我珍惜所有的曾有过的真挚的友情,那时我无法理解,一个曾经相濡以沫的朋友,为什么随着一次迁居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直到非典时期,我与艺谋在三亚聊剧本,突然接到他的问候电话,因为工作忙没能记下他的电话号码,我只是说,我过几天回北京你别忘了跟我联系,我没你的电话。可是他没再联系,又没了音讯,向别人打听亦无人知道,他总是这样孤寂地避开喧闹的人群。岁月就这么不知不觉的流逝着,再见时,我们居然相隔了十多年,跨了世纪了。

    在我仅有的几张被放大的照片中,有一张最大的自己一直甚为珍惜,是保田在拍完《菊豆》之后专门拉上我和刘恒在中山公园拍的,我记得那是一九九二年。照片洗出后保田自己甚为满意,他说他要拍出他心目中的我。照片上的我,穿着一件豆绿色的真丝外套,端坐在怪石上,身体倾斜着———那是保田让我摆出的姿势,双手轻松地搭在膝上,表情是那种淡淡的凝视。而我的发型呢?那时的我是长发,并非摇滚式的披肩长发,而是粗黑浓密地堆积在头上,从右边还划出了一条分界深沟,脸上的表情是柔和的,还带点我当时还不自知的儒雅(而现在的我却多了硬朗)。保田欣赏我那时的发型:这才像文人,他说,以至我在《有话好好说》时被姜文反复怂恿下剃成平头时,他叹着气直摇头:这不像你,他说,这种发式不像你,你让别人蒙了,这样就不像文人了。那天我只是笑,自个觉得平头挺好。直到迄今为止,我仍将小平头进行到底。现在想起,保田是希望我坚持做一个有气节的文人的,我可能真的辜负了他。那时我已在电影圈浸淫了多年,它在我一无所知的前提下逐渐地改变了我,而我却毫无觉察。

  是的,保田将我的特写照送来时还颇为得意,他放大了十寸,细致地嵌进了镜框里。我以后如果办摄影展我要用这张,所以底片不给你了,他说。保田一直爱好摄影,所以他的摄影技术在我看来堪称一绝。

  所以保田对我童年的照片不以为然。

  可这张童年之照被我视为护身符。那时我才4岁,披挂着一袭海魂衫———那个年代时髦的服饰,在我童年的那个单调泛味的年代,这种打扮无疑是相当前卫和时尚的了。照片上的我,发出稚气、天真和腼腆的微笑,无意中泄露出了我的那两颗不堪入目的虎牙,目光中流露出的清纯让我不敢再去回望————因为如今的我,正在失去这份清纯,而我却想守护住它对我的凝视,让我时时能面对自己的内心,让我时刻知道我在人生这条路上正在走向何方。

      我一直觉得,在那份不经意的凝视中,有一个极为真实的我,一个没有被迷失的我。

      我那时在凝望着画外的什么呢?往事如烟,我看不见那在如烟的往事中所笼罩着的我了。

  他——我的童年照片——凝视着我,他成了我的另一个自我,一个关于我的自我参照和审视,或曰是我的一面镜像,这种感觉既让我温暖亦让我忧伤,因为我看到了我的“曾经”和我的“失去”,这不仅仅是事关岁月,亦事关人生的苍茫和无奈。

  所以我将“他”恭恭敬敬地安放在我的案前,让“他”时时刻刻警示着我,让我时刻牢记我曾经有过的那双纯净的眼神,且凝视着我,使我的写作从那里出发,去叩问我茫茫的人生之旅————“他”是我的文学之魂。

  也就是在这个大年三十,及我的大年初一,我避开了我的亲人,一个人独处寓所,去感受和回味从我记

忆诞生的那一刻起,我走过的人生之路。我不能说我无悔,但我敢说我无愧,因为我一如既往地坚守了理想和我的人格,而且我人生设计中的写作亦行走在路上———尽管我不知它能否发表,但起码是问心无愧了,我写出那个凝视着我的“童年”,以及这个在逐渐成长中的“童年”经历过的沧海桑田,直到现在我才确知,真正的文学其实真是面对自己人生的一个拷问和凝视,“他”让你无处躲藏。

  孤独的夜晚,我遥望着窗外灿烂夺目的烟花,聆听着爆竹的齐鸣和欢响,书案上,是我的那张童年的照片,感慨系之。

 拿出来分享一下吧。“它——童年的照片——凝视着我”,没错;我甚至想说,是——童年的我——在凝视着我,那一刻,好像灵魂分成两半,或者在时空中穿越,想到这里,在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伴随巴赫的广板,眼泪簌簌而下。一生的沧桑,此刻浓缩在彼此凝望中了。这是一网友发来纸条,让我感动不已,为了这份感同身受的感受,尤其是那句:一生的沧桑,此刻浓缩在彼此的凝望中了,我向他致敬。他希望我能将童年之照予以登出,我当即试着用手机将它拍下,又试着载入电脑,可我失败了,这让我沮丧,但凡现代化的工具我都一筹莫展,我只能以后再找别人帮我试试了,请原谅我的笨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