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雷
(2009-06-08 16:08:04)
标签:
随笔/感悟文化生活记录杂谈 |
雷声隐约,没有忽喇喇的如雷霆怒吼般地滚过天际,留下一片刺耳的裂响,再复归于沉寂。
惟有雨声淅沥。
但我依然能听到那遥遥在耳的轻雷之声,没有震天暴响,只像在缥缈的天际中仿佛有一泼皮小儿,拖曳着一个颇具分量的重物,撒欢般由南至北的隆隆划过;或者,引而不发,只略微沉闷地“哼”上一声,又沉默了,让哗啦啦的春雨声将它欲出未出的身影遮掩。
今天看手机新闻时便让我着实一乐,谓之曰:天气预报失误将问责。虽然今日之预报不可谓不准,果有雷雨,可那日的预报却可是大谬矣,所以天尚不可预测,此“问”责何在?中国的事从来是“后发制人”,有责在先而后“问”,轮到真“问”时亦有了血痕!为何凡“问”均滞后?
这雨下得还真不小,以致影响了我的出行,我的生活习惯是中午出门,荡到团结湖,来上一碗汤面,再溜达达的回返,一来一去,既承受了阳光的普照,又能活动一下僵硬的筋骨,顺带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
可今日这场雨,足以阻止了我的脚步。我坐在客厅里看着书,看得格外的轻松,雨声在我听来更象是一支柔婉的夜曲,我的古典音乐这时是不必再放了。
先看了刚拿到的卡尔维诺的《新千年文学备忘录》,看完了他的第一章“轻”,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稍嫌啰嗦;又拿起我每天必看一篇的《古文观止》,这是我须细细琢磨的书,不仅是它的文字,还有它不动声色潜藏在文字中的中华精神,它常会令我分外激动,恍然间觉得活在那个久远的年代还真有点意思,起码人活着还有真精神,所谓春秋大义是也。
接下来再看的是《流动的盛宴》,海明威晚年的一部回忆录式的随笔,我一向喜欢这人,他身上有真男人的气节与风骨,不像目下那类时髦的“食草男”,一身的“娘娘腔”,生生将窕窈淑女一族,逼成了张牙舞爪的“肉食女”,其貌也狰狰。
海明威是男人,就连他那个震惊世人的饮弹自亡都是那么的汉子。他的随笔与他的小说一般无二,亦是以简洁、凝炼、沉雄见长,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是何等的境界?有时硬朗的如危岩峭壁,有时又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内敛的柔情让人喟然长叹,他在书中追忆着逝水的青春年华,那种深切的亦被文字控制的情感丝丝缕缕的浸入我的心田,我仿佛也置身在上世纪初盛宴流动般的巴黎街头,流连在那往昔时光中的时髦的精神流浪───那便是海明威笔下“盛宴”之谓的真义。
春雨依然在淅沥,天空中乌云翻滚,层层叠叠地堆砌起奇形怪状的造型,闷雷之声犹在耳畔,我的心境如一波池水般的宁静,今年春色中的凉爽亦尽如人意了,只是我知它很快就将渐入躁热,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宛如人的生命,没有青春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