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1886277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柔软而湿润的回味
(2009-03-22 10:53:39)
标签:
文化
随笔/感悟
杂谈
昨日朋友发来邮件,告之星期一下午一时去中央广播电台录制节目(周二下午三时播出),我已然久违电台的概念,在这个庸俗之影像充斥于我们生活之中的时代,电台亦是一个过去时代的象征。朋友说,这是一档读书节目,你可以去哪聊聊你的小说《遇》。
邮件的附件中中央广播电台的同胞已将采访提纲拟定,我看着,心生感动,他们显然是看了我大量的博文,方能梳理出如此细致和一语中的问答提纲,所列之提问均是我欲回答的问题,兴之所致竟想在电脑前写点什么,结果一不留神笔入“九宵云外”,成就了另一篇《远古的足音》,于是心生疑殆------明明在提笔之初只为写下此文之内容,如何不受控制地去了“远古”,并静心倾听其跫然的足音?
于是话分了两说。在一日之内写就两篇博文于我乃为首例,但似乎情难终了,以至成文,但我目下仍在电台的采访提纲中踯躅,它似乎让我想起了自己的过去,及漫长的文学之路。
其中提及我为何要说:让我们的精神回到八十年代重新出发?我想,对于一个漫游在理想之旅途中的人此乃不言而渝的,因为文学提倡的是清洁的精神,而在那个消亡的八十年代,有纯真,理想,亦有激情和浪漫,那时我们不为物质所惑,不为利益所媚,我们洋溢出的话题是思想,我们秉持的精神是真诚,没有地位的高下,和身份的贫富之别,只有思想的高度和精神的风骨。
是的,我们应当从那个已然停泊的港湾再度出发,去寻找我们新的精神支点,尽管我亦知这不无浪漫,不无幼稚,甚至有一些可笑的痴呆,无所谓了,人存然于世不能没有一盏精神的明灯,否则蝇营狗苟偷生一世又有何意趣?
他们提及:您从喜爱摇滚到爱上了古典音乐,是不是你人生经历的写照?也是这一代人从物欲到精神、从虚无到寻找寄托的一种写照?
您的创作是不是也在记录这样一个过程?
这是我从未想过的问题,但他们的犀利提问让我不竟心中一凛,如今回想起来或许真是如此,否则一个酷爱摇滚甚至重金属的我,为何会如此急遽转向-----向古典音乐致敬并沉迷于此,同时,从那以后再也没听过摇滚更别说重金属了,这是为了什么?
是的,这是一种在懵懂中的寻找,虽然自己当时并不自知,只是那个古典之声象磁石般地吸引了我,它让我结束了刻意无知的精神反叛,而有了一个坚实的人生皈依,至于我的小说《遇》,是否在记录这一过程我无法回答,我本想着是嘲弄生活在我周边的某几类人,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形态。是我下意识地在记录自己的人生感受?可那并非是我的人生写照,但点点滴滴地泄露出的心灵轨迹似乎又在不经意间揭示了我的存在,我想,那便是我的一种另类的“记录”了。
至于问到《遇》为何会在70、80乃至90后中引起共鸣?这是我未曾想到的。不错,我是在抒写一种心灵流浪者的心声,但他们小小年龄竟会有这种感受吗?我真的不敢说,我写下时,只知或许会引起一部分人的共鸣----但又一直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但我相信文学言为心声,只要它是真诚地出自内心,只要我的血液仍在奔腾咆哮,那么,会有人听到它的的流淌之声。所以我深信,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是来自内心的呐喊,因为我们都在痛苦的迷失中,我们并不麻木,我们都在寻找精神的向度。
写下这些话我心生忧伤,我不知这忧伤缘自何处,但它在丰富着我,滋润着我,让我的内心变得更加的柔软和湿润。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远古的足音
后一篇:
特此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