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随笔/感悟文化休闲杂谈 |
分类: 日记 |
我去了她的博客,写得很平实,就像她的性格,一路随意道来,透出一个女孩子特有的率真。她用闲笔勾勒了我,一个她眼中的平民。我喜欢看到别人笔下我的“德性”,我想知道在别人的眼中,我究竟是一副什么模样?
我向来主张礼尚往来,既然别人授予我一平民的称谓,我也得回敬以礼,于是写下此文。
“佳然天城”与我相识在二年前了,那天的情景我记忆犹新,她们一帮被选的各大学的精英,由香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大款”资助周游香港和北京,考察和学习,我被好友冠中拉了去交流。那一天,也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季节,我带着大家坐在一个屋顶的巨大的凉台上,纵论古今,我还记得,与我“叫板”最狠的便是这位化名“佳然天城”的小姑娘,后问,才知她当时在读硕士学位。她给我留下了印象。
后来她出现在我的博客中,自我介绍我才知这位“佳然天城”是那位文科硕士。说来也巧,几天前她留言,说是一位朋友要做电影,想介绍他来找我,我应允了,同时我补充说,我可以这几天要出趟门,到时电话联系。她说,杭州正是最好的季节,你可以有空来玩玩,我当时的计划与杭州南辕北辙,也没多想。
结果计划阴错阳差,最后去的居然就是杭州,我给她发了信息,我说有空一块坐坐?临走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同行的高桥将她约到了河坊街吃饭。我们的事情谈的差不多了,总算逮到了一点空闲,我原以这次可能要失之交臂。
她走进餐厅时有一股风风火火劲头,我的余光瞅见但没敢认,在我的印象中,她似乎并不是这样的。结果是她,轻唤了一声王老师,大大方方的坐下。我认真地打量了她一眼,觉得她真是变化了许多,隐约中有一点当年的印象,但陌生的更多,我说,你好象瘦了许多?她说是吗?没觉得呀。那是发型变了?她抿嘴一笑,是的。
杭州的饮食真是便宜,五个人吃下来也就一百多一点,这是我们此行第二次来此处了,这么热闹的场所仍有这样的价格让人吃惊,她说,我们杭州消费是不贵。在我看来是太不贵了,而且特别好吃。
此趟杭州之行,于我过于的匆匆,我所心仪已久的西湖是我每每来此的必游之处,可惜,我没有这个时间,只在抵达的当天晚上,悠游的漫步了一下。夜间的西湖只能看见静水的微澜,岸边的依依垂柳也像是满溢着诗情,我坐在岸边的闲椅上,感受着清风和水影。湖水与我一米之距,坐了一小会儿,忽然感到一阵恐惧,慌乱起身。高桥笑我,我说我既恐高,看来也恐水,倏忽间有一种欲落水中的惊恐。
我们的右侧是一座凉亭,有喧哗之声传出,蓦然有盏青灯点亮,随着火焰的升腾,一个灯笼似的白色圆球冉冉升起,煞是好看,入眼醉人。我们看着,并随着圆球的升空而缓缓抬头。被青火点燃的圆球随着许许微风向空中飘去,渐行渐远,给人以虚幻之感,像是置身在一个被虚构的神话世界中,它就是传说中的常明灯吗?那一刻,我的心灵瞬间幻化成了一个孩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可惜,毕竟已届中年,我只能遥想童稚的天真,它镌刻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吃完晚餐,高桥建议去一家茶座,他发现眼前这位女孩,纵谈阔论之中能给人以很多有益的启示,她现在仍在某大学,读博士学位。我说你未来的选择是当老师吗?她沉吟了一下,说当老师也不错。我说这年头爱读书的人已成奇迹了。我问她是否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爱读书的与家庭教育有关,何况她的那种风采就是一个读书人。她说,母亲当老师。
我们去了茶座,由她引见,没几个人,很大一个空间,找了一个单间坐下,开始了谈天说地。我说的不多,大多话题由她来主导。她是杭州人,对当地的风土人情,乃至世故都了如指掌,更何况她对社会调查也有兴趣。她说她的专业很多老师爱好的其实是哲学,我说一俟我来杭州,介绍几位爱思想的朋友,她说没问题,她的导师就是一位爱思考的人,这让我兴奋。
她同时谈到会去做些企业的调研,谈到这里的经济情况,谈到了学校的老师与企业家的合作---他们经常被邀去讲学布道,她说这些学者们的观点也会迅速成了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启发他们用于企业管理。看来江淅一带经济活跃与这些企业家重视知识有关,我们谈政治,谈文化,谈哲学,还谈了正在萌动中的动漫产业。南方,是比北方的思想更趋于实际,它必须搭上经济这艘巨轮,方显出它的风采。
那天聊得挺晚,我受益非浅,她的聪明和机智给我留下了印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