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彩虹过后是烈日

(2006-08-15 21:34:53)
分类: 日记

北京连续阴沉了两天,并天降大雨,温度骤落,以致恍惚踏过了炎热,迎来的气爽的高秋。我的一位朋友前两天新买的空调突遭故障,正焦头烂额,恰逢气候转为凉爽,快乐的手舞足蹈,于是我说:天凉好个秋。

 就在昨日傍晚,从一友人家出来,正值下班时的高峰,一路拥堵,心情正躁着呢,朋友蓦然间高叫:快看,彩虹。侧脸望去,果见正东方向,一道七彩的虹桥呈巨大的弧线架接南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面呈喜色。这真是难得的美景。记忆中看过彩虹的时日并不为多,在京城,此为首例。在这乱糟糟的杂世上,一道洁净绚烂的七彩之虹骤然涌现,的确是奇观,仿佛隐隐的预示着一个吉兆---是什么呢?不知道,只是感觉。

彩虹让我的心情也为之清朗了起来。

今晨起来,拉开天窗帘便见阳光酷烈,亦知又要与炎热为伴了,两天的清凉就此远去,舒服的感受是短暂的。

初从南方来京,觉得北京没有“秋老虎”,京城之秋,基本属于一阵雨后一阵凉,可今年则大不然,一阵雨后接踵而至的仍是大热,南北之别于今已成往事了。

中午是一位年轻的朋友小聂约我,上星期就有言在先。我与小聂相识于一个电视节目,那是去年,洪晃找我一块做《大人在说法》的周末版,我和晃聊电影。谈天说地于我再合适不过了,我有一张天生的铁嘴钢牙,而且少有对手,所以晃一说,也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小聂那时是栏目的编导。

这次找我是另一事,电话中听来是为一个视频博客---它是什么概念?我不知晓,小聂只说,那家公司的副总要与我面晤。

说好十二点,可没到我出门他们已然到了。便匆匆赶去。

我们约在一家西餐厅,还是为了气氛。凡是谈正经事我都愿在西餐厅面见,因为里面的气氛是在悠闲和优雅之间,适合聊点轻松中夹带着严肃的话题,而且环境不会太闹。

除了小聂,坐在对面的另两位年龄相仿,只有男女之别,小聂最初的介绍我没太在意,只等坐下了才开始糊涂,哪位是副总?按照规律当然是男生,可也不能轻易就下了判断。于是问,对面的那位女生微笑地指指自己:呃,我。

我也乐了。看来小看这位女子了。

我注意到小聂的脖上挂了一长串黑色的念珠。我问你信佛吗?他点头。我又说,别信佛信的象诸多中国人似的就知拜佛为发财了。小聂说,王老师你算是说到佛教的根本了,信佛不是为了发财。而我确实知道许多打经念佛的“善男信女”们,为的是腰缠万贯。所以我对佛,近而远之。

“副总”简略地介绍了一下她们公司规模,好象不小,也不仅仅是做视频网站,还有技术开发,在上海、南京均有公司和业务,于是又回到原点,此行的目的。

我问“副总”是学什么专业的?她说经济。我说毕业于什么大学?她说北大,我笑说她身上有北大人的味道,干练而又洒脱,她不好意思了。其实我并非恭维,我是从她的气质上说的。

我们又聊了聊视频网络的前途,及有可能发展的方向,现在轮到我的话多了,我的一番“高见”,倒是让她们兴致颇高,而我又确实有许多滚滚而来的想法。

其中我们谈到了幽默。我说我喜欢的所谓民间性的幽默,不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胳肢”人的逗贫,而是在一个特定的规定情景中“生发”出的幽默,那是一种智慧,来自民间的智慧。例如,美国电影《美国派》第一集我就喜欢,它的话题是大俗的,而它的手段和制造幽默的方式又是高级的,因此它充满了机智和俏皮,而且让我对十八岁以下的孩子有了一个了解,让我能通过电影进入到他们的心态和生活氛围。

幽默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中有人问。我说,我个人以为,幽默是来自于优越感,当年的大英帝国是世界的霸主,英国人就充满了风趣和幽默,因为优越,他们自视甚高,居于高位时便可以轻松地指点江山,评头论足了,因为英国人是以贵族文化为先导的,故而他们的幽默亦沾上了贵族味,也就是有品味的幽默。于是幽默的传达方式是“拐弯式”的,你听完他们的幽默之语不是即时性的做出反应,而是大脑要先停顿一下,然后恍然大悟,接着就开始捧腹了。

后来大英帝国衰落了,美利坚帝国取而代之,由于美国的文化属开拓者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种族的文化杂合而成,幽默便具有了粗俗的品质。美国没有贵族的传统,它最早甚至是由一批英国囚徒开创的,于是他们的幽默无形中注入了平民的情感和方式,加之它渐成独一无二的超级帝国,幽默感便油然而生了。这种幽默由于缘自粗俗文化,因此“拐弯性”的贵族式幽默亦被直接的平民式幽默所取代,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式幽默更易于被全世界的普通人所接受,因为它“平易近人”。

至于中国,恐最具幽默感的地域非京城子民莫属,因为黄城根里的子民是有优越感的,但这种幽默由于承继了八旗子弟的纨绔之遗风,渗透在幽默中的基因亦有太多的“玩儿”的成份,所以逗嘴皮的居多,故有“练嘴”一说。

坦率地说,也不知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京人的幽默里,总是潜藏着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自卑和不自信,只是通过“练嘴”来巧妙地掩饰这深在的心理内容,以便在他人面前通过“幽默”提升自己----这纯属一孔之见。

我们聊得愉快,我也就趁机“宰”了他们一道,要了最贵的澳大利亚牛排和海鲜汤,还美其名曰的幽上一默:我不说多点,怕对不住各位请我的这顿大餐。弄得他们也不知该说什么了。我知道我挺坏。

临走,“副总”说,等哪天我们老总回京了,约个时间见一面?我答应了。我听他们说,那位未曾谋面的老总,是属美国“海归”一族,当年VCD流行时,播放机里的芯片就有他的专利,那是他捞到的第一桶金。

刚出餐厅热浪就迎面扑来。“副总”说,王老师,坐我的车吧,我送送你。我看了她一眼,便跟着她们一行向汽车走去。

“天凉好个秋”只持续了两天,我又想起了昨天黄昏时的彩虹。

 

?/P>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谋而合
后一篇:必要的警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