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

(2006-04-11 17:54:38)
分类: 评论
好象是在六、七年前,偶尔地进到一家书店,在百无聊赖地浏览中,发现了这本书,出版者是“花城出版社”。在我看来,这家出版社出版的标准一直是相当可疑的,它似乎缺乏一种个性化的眼光,虽说出过一些好书,但不知为什么给我的印象依然是在赶时髦。
我之所以当时买下了《米格尔大街》,是因为这本小书被安置在了出版社的先锋类丛书中,坦率地说,这并非是最重要的,我刚才说了,它们的“先锋”一说都十分可疑的,而是我蓦然想起,一位作家朋友曾向我推荐过这本书。印象中此书的装潢太差,让我犹豫了一会儿,因为我不希望一本需要保存的传说中的好书是这个样子的,但最终还是拿下了。
我是在一种漫不经心的状态下读了这本书的,结果却让我大吃了一惊。
奈保尔这个名字在当时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称谓,甚至他所处的地界:特立尼达也是一个从未听过的小地方(恕我孤陋寡闻,也许你知道,那就向你致意),而且最重要的是从作者的简介上看,他还是一位印度移民,潜在的种族偏见使我对《米格尔大街》的水准大打折扣。
但读完后的结论是:它是一本奇书,否则我也不会写下这篇文章了。《米格尔大街》里充满了令人惊叹的智慧和才华,它从一个少年人的视角,举重若轻地叙述了发生在一座小城市:西班牙港的生活,背景却是上个世纪三十和四十年代,它由十七个短篇小说构置而成,每一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又可以遥相呼应。据说这是奈保尔先生的成名作,如若如此,那就一点不用奇怪诺贝尔奖会最终落在了这位天才的作家的头上。
小说中语言叙述之干净简洁自不必说,就是奈保尔的那种独有的娓娓道来的少年语气都在不经意间产生一种奇异的魔力。在这十七个短篇中,几乎每一篇都分别写到了不同的生活在这个小城中的人物,那种栩栩如生的白描功力已足以令人叹服。奈保尔总能用非常简单的寥寥数笔就让他笔下的人物跃然纸上,甚至呼之欲出,仿佛他们就是曾经生活在你身边的某个熟人,你甚至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让我最难忘的是其中的一个短篇,写的是某一天,一位衣衫褴褛的人来找“我”,说是有一首伟大的诗要买给“我”,“我”在激动之下带他去找了母亲,结果换来的一是母亲一通暴骂,“我”和那位自称诗人的人来到了大街上,“我”抱歉地将诗还给了“诗人”,结果他微笑地感叹了一声:这就是诗人的命运。后来“我”经常去找他玩,他永远在信誓旦旦地宣称要写一首最伟大的诗歌,在此过程中这位“游咏诗人”还给“我”讲诉了一个如泣如诉的爱情故事(你的阅读经验会立刻提示你,此人讲的是一段自己的刻苦铭心的经历),“我”对“诗人”的痴迷遭到许多人的嘲笑,因为大家都看出来了,这个人根本是一骗子,他不可能写出诗来,他不过是在妄言欺世,只有“我”坚信他是一位最伟大的诗人,尽管“我”从未读到过他的诗。终于有一天,这个人消失了,也没留下他一直在宣告的那首最伟大的诗。
可是这篇小说的力量就在这里,读完后我知道了,那个“诗人”无疑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他用他的行为完成了一首从未用文字表达出的浪漫诗情,这不是诗又是什么?他坎坷和浪漫的人生之旅构成了一个超越人类语言的“无言的诗”。奈保尔在这里颠覆了关于“诗人”定义的传统概念,那是一种表层的在文字字面上的定义,奈保尔从一个未谙世事的少年视角,从一个人的行为上来肯定了诗歌更深在的意义。
“米格尔大街”───这是一本我时常会拿起重读的书,每次它都能唤起我的一种对往事的追忆和感慨,就像是在南方某一个蒙蒙细雨的清晨,你望着笼罩在雨雾中黛色的远山,心里会油然地徒生出丝丝缕缕的惆怅,会突然觉得在你的生命旅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失落了,它就在你的心里一点点地回荡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