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的現當代方式:水墨的成型與擴張
(概論)
陳帆又川
本席覺得全球水墨造化而不是誤入重複之穴,任何一方不僅僅因為需徑「自我固化」而焦點是亞洲水墨造藝視野或者説東方水墨造藝視野,一帶來的關注。面對水墨的成型與擴張,我以為有三個元素是值得研討的:
(1)古法心源的水墨根性,其神韻之穴要變恒為智進;
(2)現當代時期水墨東、西化滙流的交替性,在於神韻中的把控;
(3)水墨質材的差異的同構性,要運用得妙不可言。
本席清楚記得中國(大陸)最為重要的藝評人、《庫藝術》主編江濤這樣講過:「如果我們將眼光放開,在中、日、韓的範圍內進行橫向比較,會發現雖然都有其自身的藝術傳統,在走向現代的過程中,對於傳統的態度、革新的路徑,也大有不同。日本『具體派』吉源治良、白髮一雄將書法的禪意揮灑與抽象表現主義相結合:『墨象』『少字書』憑借井上有一為世界所知;李禹煥則以『余白』的筆刷繪畫開創先河;韓國則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湧現『單色繪畫』,時至今日已成為亞洲戰後前衞藝術的代表……中國則似乎總是在兩種極端之間跳躍、矛盾,復古與革命交替成為時代主題,『傳統特色』與『西化』各執一端拉扯不下,而水墨也就在這種二元對立的意識中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相。」
他所言甚妥,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在敘述文字中,並沒有提及「香港的水墨動向」,除此之外,他認為:「水墨,作為中國藝術家最為獨特的文化和藝術觀念的表達媒介,身處這樣一種深刻的矛盾之中:它既能完美表達東方人對於審美的把握,至今無可代替;但同時,它又面臨著打開自身,面對當下,向世界表達自已的課題。」
江濤強調指出:「在『水』與『墨』這兩種至為單純的材質裡面還有許多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深層次精神密碼等待著用今天的語言去破譯。」
夲席在港各種展塲N多次瞅熟悉的10位港氏水墨藝術家的作品時,我便瞅到了劉國松先生的「影子」,有兩層意思:一個意思是「香港水墨」歷代敢於標新立意,敢於學知習技去棄舊創新;另一個意思是固守性添強而自身造化卻受些牽限,我以為香港水墨現當代學知習技的「內修眼限」有直接關係。是次香港水墨參展十人都要引起足夠重視。
夲席想,要解析當下的水墨作品,首先要從現當代地域性演變來看,即是現當代水墨繪畫的「同」:都明顯溶入了西方表現主義手段,其中還顯露出了現代後的線型的組合性與肌理的任意性,前者交替疊加,後者印象微化增減。
本席以為:水墨的張力鋭度如何?而且要略勝一籌則更優達至新的造化。細部用墨與水與彩,又如何配置各種調性的紙或棉、綢、絹質材料造化於時空,卻是很值得關注的重要話題。無論堅守「單色繪畫」或「多色繪畫」,居前衛而又破「止步不前」的不解。這又與民族根性有闗,這種改造是根本性的,很多人都癡迷不悟。
當然,崇古又非復古的命題在全球水墨界仍是難解之題,故我認為:看畫構的細節,其中亦包括肌理成型的根性分寸限度。港方水墨的現當代性,主要考究:擴張。這正是香港水墨繼而有之的獨具魅力去充分發揮長優的地方。
繼往開來,從唐宋到元明,從清至民國,以達現當代,圽是永無停息渴求之任重道遠的願景。本人期待深化激進又不失穩妥的藝術心源的革創構築,是生矩規而毀矩毀的生死往復的過程,而不要是「不疼不癢」的過程。本人衷心祝福的是:不斷地洗心革面,讓所有水墨藝者都盡可能夠地攜手、共通和造化!
本席以為水墨別論有兩點極為重要是:
(1)揭露心境,藝術,說透了就是「揭露心境」。繪畫便更為主觀,物而悟化後即是多維時空的「糾緾」,此一彼一還是一,從一始又從一終,且無窮無盡。
黑白、彩料和視觀界、水液層,構置出一個又一個量子塲境,非常非常之微小,幾乎瞅不見所以,且綜審視中須如「打座」般的至靜,沉寂到「有無」之間。
有即有,無非即有。無有則無,有則無有。無非無,無無非無;有非有,有有非有。世間道,常有常無,有常則無常矣。悟化者皆作去逝觀,不迷不癡終不為所執,可悅乎?
混沌初開往覆不息不止。人,先添思維傳導基,發腦際源而貫周身脈。啟口大啼睜眼認母,落地宣次弟,即定搏生位。然,人為造物之主,行運歲月,非草木禽獸而治大千。然,凡夫沾淪搏生位,得失命爭固有,私欲纏身,厭惱不絕。故說混沌氣,皆因大千是非縱橫、邪惡雜擾,人涉之道障迷層疊。凡生於世者,必求得應,以為脫困脫解。實則求取者世俗難移,若終無了了空悟,執著貪取、乞取、邪取、騙取、霸取、惡取,皆墮入私孽輪回而無終期。混沌大千,無論今昔,當應無論來期,皆混純無盡。凡夫沉淪者甚眾,然生息繁衍,生死必不可違。人生之路順逆、苦甜、貧富、禍福皆無常定,幾升見伏,始生終死必無常也。人生在世,無搏便無得受,即使有搏,亦會有無得之有,更謂搏得之有皆屬虛有。地球園潤物沃,混沌之中為內宇宙大觀,層蓋生靈萬種而運;混沌之外為宇宙無極量時空。然,皆與地球合一而為。地球何以混沌?悟曰:障迷識空無空,終誤其迷而難悟空也。凡夫無覺受悟成,起心動念天人分異,即無能為治矣。世間大成者,非空空無有,搏而忘我無我,恰適宇宙密律,再即運創造信碼合律,終得未有之用於人類,人之傑也。
一切有法而無法,一切作為均以無法而無垠。藝術如是説。
(2)肌理過程,世間物以魂魄依存,故視觀物皆須透思。故,物亦以形存於世,雖形態多異,但皆以內動牽引外移。如水為液體,移動不拘形而多易變化。但,其變卻因魂之牽魄之引而多生情緒。日本生物學家早有深入實驗所知。而墨,因質介相對幹固拙樸,但溶於水便有溶合柔細,水墨的過從,既是物理現象,又是化學變化的異化運動,可説是不可思意和妙不可言的。經N多次水與墨的試驗,發覺:水與墨聯姻是魂魄的漫舞,這個過程,即是肌理成形的過程。畫以人何為?首以藝造者思其置構之筋骨,其筋骨達至物觀之形框即是體魄之軀,隨之生魂如山中雲浮潤浸。筋骨亦何為?即肌理矣。故,畫之氣造化勢之態,以細微若干契合、交融、衍生、糾結、拉扯、碰撞、散聚,直至在交配中各各、節節、點點在無處方寸中最終固位。其固位何以成?人心,水滴,墨質相因成散或成聚而造內宇大千也。是心靈相使相作相攜相撞相搏相契相凝於各個「魂魄」中在量子埸固化所置。肌理涉上源為三質介量子氣塲合而達一。
2019年12月12日道風山書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