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體驗,是一種超時空的物我互動的化學過程

标签:
魂魄健康历史情感文化 |
分类: 藝術與批評 |
藝術的體驗,是一種超時空的物我互動的化學過程
陳帆又川
【编者按】一直以來香港被稱為文化沙漠,我是從北京移居香港的文化人之一,初到香港是20世紀90年代初,同样曾戴過有色眼鏡,這樣看待香港。經過将近20來年的設身處地和刻骨銘心的居港經歷,我認定的香港不僅僅不是文化沙漠,而是一個充满多様文化元素和變數很大的文化與藝術競爭極大的文化平台和藝術市塲。因為,香港孕育於英國殖民統治,又受日本與中國台灣文化影嚮很深,同時又具有中西合融的那種很獨具的香港味道。而百年來中國大陸的文化人和藝術家不斷往复香港旅居、定居,同時又有原住居民(包括後續移民)的后代進入歐美、日本東南亞和中國大陸、台灣高等文化與藝術院深造,這様不僅使香港增添了中華母語文化與藝術的浸潤,同時又有多種文化與藝術的雜交。這就最终衍生成為一種相對固有的,完全有别於中台文化的香港文化。怎麽可以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呢?眼下,香港拓展文化和藝術的障礙:(1)中央政府在文化藝術政策法规上應予以貨真價實的[一國两製],同時又要予以在財政上的有力度的扶持,並設立監督機製;(2)香港特區政府主管文化藝術的高官和分管官員幾乎都很外行、思想保守甚至官僚作風很普遍、崇洋媚外很習慣,實質上是不思進取削弱甚至破壞新文化和藝術拓展;(3)香港文化與藝術專才長期不被重視和提携不聞不問,而現存的一些文化與藝術機構各自張揚各自為陣,但有良性和非良性之分,良性居少非良性居多。要支持良性。
我这是第二次见到黄泽雄、闗四方夫妇俩,那种直觉多少跟首次相见不同,如果说初次地晤面,尽管已观看过他俩的作品,坦率地说仍然像是化妆舞会那样,不见其“庐山真面目”。这还是直观式物理感觉,還没有形造成视觉再生的灵魂巅倒的过程。我认其为透体物相反射。
闗四方在評介她自已丈夫黃澤雄的繪畫創作時,她講:
其實我看見他的畫在記錄時間上的流程,当他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我感覚他的心態,還有他精神的狀態,是一种看似极其单调的重复着的行为,我想是這樣的。你看他的這些畫,如果要表達出來那種特定時空當中的情緒,特別是兩米乘兩米,兩米乘三米大幅的作品,就有一種震憾的感覚。他畫裏邊的風格,就是把時間都凝固在他的流向細節了。成天晚上不睡覚,畫的就是一塊一塊的,他說畫的時候腦子裏什麼都不想的,其實這種狀態,就好像一個人,好像在限制自已的一種行為吧!我看他是這樣的……
记録何种流程,这种提法只有科学家会这么说,而艺术记录的流程,在时空中实际上是“精神的狀態”流向。到底是黄泽雄的妻子。一针见血。值得注意的是,黄氏心程流向,看似重复回叠,实质其多变在好似不尽数的方格之中,水墨运程当然是黄氏的心程所致为而已。很多观者多不得其惜领,以为作画人不过是在做方格游戏。其实,方格正是“游戏人生”的一种心理运动,运之以移动之以魂。三百年前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正恰合在黄氏的腕笔间得了魂魄的造次。所以纳观赏者之气脉,夺共鸣者之心魄。
很多观者多不得其悟领,以为作画人不过是在做方格游戏。其实,方格正是“游戏人生”的一种心理运动,运之以移动之以魂。三百年前石涛说:“腕若虚灵则画能折变,笔如截揭则形不痴蒙。”正恰合在黄氏的腕笔间得了魂魄的造次。所以纳观赏者之气脉,夺共鸣者之心魄。
黄澤雄十幾年以来,一直堅持不渝地進行著神聖的方格修為,而這種浩大繁覆的工程,都是在夜间進行,很顯然生物鐘完全逆轉,心理時差無疑進入了一個背境無垠的太空状。它酷似佛敎禅宗的入定,而他的定境终無法向任何人倾述,包括自已的至親。我不期而然的注意到我的禅咒《十三道品》中的有無咒:有即有,无非即有。无有则无,有则无有。无非无,无无非无;有非有,有有非有。世间道为无间道与有间道矣,即常有常无,有常则无常矣。悟化者皆作去逝覌,不迷不痴不为所执,可悦乎。
黄澤雄苦苦尋觅了十多年的子夜修為,我想说:他給予觀者是怎樣的超驗感受呢?我始终認定,這是與外太空有闗的碼流波的呼應與傅递……
我不便引伸去講這正是人類不可知論導引的使然。他的太太中文姓名全稱叫:闗四方,可知或者不可知?
2016年2月17日香港沙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