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當下
陳帆又川
地點:香港灣仔會展G3展廳
對話:劉國松(臺灣)、陳-又川
【按語】中華水墨,被中國現代稱為「國畫」的繪畫藝術,因為曆史悠久,傳承深遠,出過不同朝代被稱為「大師」的繪畫的代表人物。時至當下,祖師敎誨甚多且流傳、浸潤根深蒂固。久而長此成了聖敎古訓,甚至奉若神明不敢逾越方寸。但「不逾矩」的妙點,又被歪曲。劉國松先生,是繼往開來,關於中華水墨變革的前輩,可譽為現代新水墨的先軀之一。他已八十餘高齡仍動力迫迫。他是中國傳統繪畫走革新變法之途的舉旗人物。
陳帆又川:當下您最核心的觀點是什麼?你能談談嗎?
劉國松:當然第一個要創新,第二個是要合符時代。這是每一個中國畫家都能筆墨當先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是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的時代,那麼這樣的時代我們對西方的藝術不能完全排斥,所以我是覺得我們一方面從傳統的五千年有選擇的吸收、消化,不消化不行!哪能橫立一致?是絕對不行的。
陳帆又川:您是否覺得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當下的水墨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
劉國松:是。問題當然多得不得了!那就要看每一個人去解決哪一個方面。
陳帆又川:您認為目前要解決的根本問題是甚麼?
劉國松:最根本的問題是怎麼樣站在,就是把我們自已的坐標找到,關鍵是我們站在甚麼地方?我們既然不是生活在宋元明清的時代,我們也不是生長在歐美的環境下,對不對?所以,坐標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坐標了,我們才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創新,怎麼樣創新?我不是講了,先要合符時代的需要!對不對?
陳帆又川:先生言簡意賅,深刻闡明藝術生命的持久是不破不立,這是大命題,所以先生您才認定如何呢?
劉國松:我們還是要從我們五千年的漫長曆史裏面,像開礦似的,找出你覺得應該發揚光大的優長。那麼,同時對西方的東西不能完全的排斥,因為我們中國向來不排斥外來文化的。對不對?我們都對外來文化很容易吸取接收,但是我們吸收之後,一定要消化,我們不能吃牛肉就變成牛肉去生吞活剝。
加载中,请稍候......